• ETF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的英文缩写,是一种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结合了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运作特点,投资者既可以像封闭式基金那样在交易所二级市场买卖ETF份额,又可以像开放式基金那样在一级市场申购、赎回。
  • 与指数基金相比,ETF的各项费用一般更为低廉,跟踪指数的效果更好,跟踪误差更小;
  • ETF的认购方式多样,有网上现金、网下现金和网下股票等多种方式;
  • ETF的交易方式多样,既可在一级市场申购赎回,也可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从而可进行一级和二级市场之间的套利。
  • 以投资普通开放式基金的方式参与ETF投资;富国上证综指ETF联接基金绝大部分基金资产投资于上证综指ETF,紧密跟踪标的指数表现,为投资者提供了通过银行间接投资ETF的渠道。
  • 国际视野:
    团队带头人李笑薇女士来自全球一流量化资产管理公司,团队业务骨干都曾在外方股东处接受培训。量化投资技术在美国已具有多年的成功经验,量化投资团队充分吸取了量化投资在美国乃至亚洲、香港实践的成熟经验,建立了系统化的量化投资流程。
  • 本土经验:
    四名核心成员在公司平均服务年限超过5年,与公司各相关部门合作紧密,沟通顺畅;具有丰富的A股市场从业经验,熟悉国内特有的各类市场事件的冲击及应对。
  • 多样互补:
    分别来自于自我培养、国外同业、国内同业、软件公司。
上证综指——中国证券市场最早设立的股票指数
上证综指——作为中国证券市场最早设立的股票指数,它用最普通不过的数字,排列出了中国金融市场行进历程——行情与政策;发展与监管。面对同样的上证指数,每位投资者演绎了各自不同的股市人生。
巴菲特:ETF指数基金才是投资股市的最佳渠道
与其它基金产品相比,ETF的管理费率相对低廉;可以在二级市场直接买入或卖出,交易便捷;它多追踪一定的指数,持股组合稳定,不受基金经理主观判断的影响,简单而便于理解。若看好经济的长期增长前景,便不能忽视这一投资品种。
  上海证券交易所产品部:ETF产品更是近年来上交所为发展基金行业、完善产品线、促进创新采取的重要举措:
  一方面,ETF产品丰富了投资品种,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廉的跟踪指数收益的资产配置工具;
  另一方面,由于ETF产品同指数一样难于被操纵,且流动性好,是重要的衍生品标的之一,是产品创新的重要工具之一。
  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中心薛钧:与其他指数相比,上证综指全覆盖式地反映上海股票市场,从90年的100点上涨到目前的2800多点,几乎是同期全世界涨幅最高的证券市场指数,年化收益率高达近20%。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体现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
  在全世界关注中国奇迹的今天,上证综合指数,作为中国市场上历史最悠久,投资人最熟悉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指数之一,我相信它的生命力与前景是无限的。
  感谢上交所把上证综指ETF的产品交到富国基金的手中。
与常规指数不同,上证综指具有全样本和全复制的特征。目前它的成份股超过了900多只,这一数据随着市场的发展还会不断增加。
这就为ETF的复制技术提出了挑战。
  一个成功的ETF基金,首先要追踪指数的有效性。如果ETF跟不上指数,那么即使追踪标的再优秀,都无济无事。
  在操作上,富国量化投资团队将采用优化抽样复制方法,力求保证跟踪效果——正常市场情况下,日均跟踪偏离度绝对值不超过0.1%,年化跟踪误差不超过2%,成为一只优秀的ETF基金。
  具体来说,首先,我们将构建优化目标组合,我们在优化抽样前,根据所有股票可投资性、流动性、行业代表性等进行预筛选;接下来,我们会结合指数的特点,综合考虑跟踪效果、操作风险等因素,在长期稳定的风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最优化抽样,得到目标组合;在管理过程中,我们还会根据最优化抽样复制方法对目标组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调整,,以保证基金跟踪偏离和跟踪误差的最小化。


  •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 1991年7月15日,上证综合指数推出,当时它的成份股共8只。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证券市场指数。
  • 1992年,上证综合指数登陆路透系统,中国资本市场第一次向世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其后,上证综指成为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晴雨表。
  • 1993年2月16日,中国股市迎来第一个顶点,上证综指收报1558.95。此后到1997年5月12日前的4年多中,上证综指突破1500点几乎成为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神话。
  • 1994年7月29日,上证综指收报325.89。成为上证指数真正的历史最低点。当年8月1日证监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推出三大救市措施。
  • 2004年7月8日,上证所获准推出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 2005年2月24日,首支ETF-上证50ETF登场,交投活跃。
  • 2007年10月16日 上证综指历史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