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月份用来摸鱼,11月12月再努力略晚,9月10月拼一把就显得刚刚好。
于是疯狂大促销,各种跳楼折扣,这两个月的销量数据就会格外好看。
但是在今年的“销量狂欢季”中,这些准备年终冲刺的拖延症车企却全体“扑街“——
今年9月,全球汽车销量出现断崖式下滑,尤其是欧洲:德国同比下降36.3%,法国同比下降10.0%,意大利同比下降25.4%。
此次血洗全球车市的元凶大家都心知肚明:
全球统一轻型汽车测试规程WLTP(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Vehicle Test Procedure)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开始在欧洲执行。
WLTP到底是啥?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威力?
这是一个用于测试车辆的燃油消耗、碳排放和污染排放的测试方法,从9月1日起,欧洲销售的所有新车都必须通过这套测试。
以前各国在测量车辆排放量的时候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都相对比较简陋,测试环境很单一,测试结果也就非常粗糙,就让很多实际排放量不达标的汽车可以钻空子。
比如在汽车上悄悄装上专门应对尾气检测的“作弊”软件,一旦检查到汽车处在“被检查”,就启动“高环保标准”状态来通过检测,等“考试”过去再偷偷排放大量污染物,这就是当年震惊全球,让大众跌下神坛的“排放门”事件。
除了惩罚作弊行为,欧盟痛下决心要加大“考试”难度,于是WTLP这个新方法就被精心设计出来。该方法在测试排放量时会综合考虑不同路况、汽车的不同档位等复杂因素,相比于各种旧方法来说,测试结果都更接近真实排放水平,可以理解为测试更加严格。
在推行后的短短一个多月,大家已经见识到WLTP的威力了,它会迅速抑制欧系汽车(大众、戴姆勒、宝马、雷诺等)的销量,也会让欧系车企经历一段较为痛苦的“转换期”,大概会有4-6个月。
但长期来看,这条新规的其实有更加深远的影响:
WTLP测试方法极大地改变了排放评价体系,一些“高排放”车型被直接“处死”。
“环保”“低排放”的大方向其实早就被定好了,所有想要活下去的车企这些年一直在寻找出路。
总体来说,活路有两条:一条是“小排量”道路,另一条是“新能源”。
这类车型在低速低负荷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表现相当优秀,因此备受推崇。
但现在,在WTPL的测试方法中,测试速度提高,低速匀速工况大大减少,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此方法无法通过WTPL的考试。
所以目前来看,“新能源”似乎是在WTLP“考试”中的唯一出路了。尤其是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其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可能会成为欧系车在面临WLTP规程下的救命稻草。
但这条路也绝非坦途,比如某些小电量混合动力车型的电池在满电状态下,碳排放水平也比较高,如此种种,头疼的问题也不会少。
随着欧盟开始推行WTPL,陆陆续续美国、日本、印度和韩国等国家也计划在2018 年年内开始执行,中国也将在近几年之内推行类似原理的测试方法。
总而言之,这条新规之后,车企们会彻底觉悟:与其费尽心思去作弊逃避排放检测,不如认真思考如何加快产品线的新能源化,最终老老实实向纯电动汽车产品过渡。
新能车的时代不是大势所趋,也不是提上议程,而是已经被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地安排上了。新能源大势,铁板钉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