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座老城,随着人口的增多,城市功能逐渐在丧失,建筑老旧但不能拆除,街道逼仄可无法扩宽,道路混乱拥堵却无法疏堵,线路管道接驳无序也不能剪掉重接,无论政府怎么努力规划都无法变得更好了。
但是有一天,城市遭遇巨大火灾,几乎整座城付之一炬,然后城市建设者发现,以前所有的问题都忽然解决了,只要按最现代的理念重建就好,不会遇到什么困难。
所以后来城建专家都说:
只有焚烧过的老城才可能建得更好。
火灾就像黑天鹅。
在这个黑天鹅到来之前,人们都对某个行业充满了怨念:头部公司垄断渠道鲸吞利润,中小公司收益微薄挣扎求生,创新企业融资困难求爹哭妈,行业结构很不合理充满寻租,公司成本畸高费用奇葩花钱如流水。但是从业者又都默认当下的规则,一边抱怨不公一边努力挣取当下的收益,不希望这个分配机制被打破。
只有当外部的冲击突然到来,瞬间打破原来的行业规则之后,新的格局才可能重建,也才可能改变过去本觉坚不可破的弊端,创生新的世界。
2008年9月12日,震惊全国的三聚氰胺污染事件爆发,就像一只巨型黑天鹅忽然降临国内乳品市场,95%的乳品企业受波及。A股的乳制品上市公司先于其他行业在大牛市中开始回调,整个行业的股价下跌了大约75%,占全国30%市场份额的三鹿轰然倒下。
这10年前的一切,和如今遭到“带量采购”医改新政冲击的国内医药行业何其相似!
本来大家对医药市场乱象丛生的状态怨声载道,但又觉得维持现状也还行,虽然对医生靠卖药而不靠医术赚钱的现实匪夷所思,却又无可奈何。医药市场上,能看到最高限价、零售价、招标价、医院进价等多个价格;医院终端药价中,包括营销费用、回扣、招标费等等各类水分很大的额外成本;药企将仿制药作为类创新药推广和销售,贴上各种高大上的标签,说的是专业,本质是销售……
现在突如其来的一个“带量采购”政策,就是一把大火,将一个老城里藏纳的污垢、腐朽、罪恶以及光鲜都烧个精光。大家顿时惊讶无比:药品价格的水分竟有这么大,这样令普通人难以理解的终端巨幅降价后企业还能不能活?!
类似的疑问就像对当年的乳制品上市公司一样。彼时全民开始远离国产奶,无数个家庭开始了艰难的海外代购奶粉之路,各类资金包括机构都纷纷抛售乳制品公司股票,每个人都认为国产奶已经被判了死刑。
但实际上,乳制品行业之后的10年经历了什么?
数据:Wind,2008/09/12-2018/12/10
上面是中信编制的乳制品指数和神一般的沪深300对比。
起点就是10年前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日。
只有在事件发生后的一年里,乳制品被沪深300所压制,之后就远远抛开大盘指数,迄今按2018年年初的高点算,已经上涨了15倍,甚至超过了2015年的牛市顶点。
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国产奶并没有全军覆灭。政府对乳制品实行了注册制。截至2018年6月5日,共批准了152家工厂的1156个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其中境内106家工厂864个配方,占比73%。
此前国产奶粉的一大问题就是品牌太多良莠不齐,新政实施后,大量不规范企业被淘汰,对奶源和生产的国家标准更加苛刻,国产奶粉品牌的集中度更加提高,消费者信心也经历了重塑。
同样的,“带量采购”新政给医药行业带来了什么?
高质量要求,重资产、强监管,使得未来制药企业比拼的不再是销售与回扣,和政府医院的关系,而是比拼质量控制能力、资金规模、生产成本等制造业能力,同时中标企业的销售量又是有保底的。
在未来3~5年中,随着集中采购快速推进、一致性评价的政策推广,头部医药企业采用大幅降低价格开始清场的事件会不断发生。这意味着,目前国内3000多家药企将经历龙卷风式的淘汰过程,医药投资将加速向龙头集中。
👀所以,经历过超大黑天鹅的国内药企,未来10年能复制乳制品行业的走势吗?
哦,对了,如果你觉得乳制品行业的属于孤例,那么富二再提示一下,2012年11月19日,国内某著名白酒品牌被检测出塑化剂严重超标,再加上当时限制三公消费,白酒公司整体暴跌55%,后来的6年里白酒行业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