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个月的急速上涨后,A股进入波动时刻。今日市场延续调整,结构上向着防御性特征演绎,前期大涨的“鸡”和“猪”遭遇调整,成长股概念“偃旗息鼓”。其中,上证综指、创业板指下跌1.20%、2.58%,农林牧渔、计算机、传媒下跌5.70%、4.29%、3.91%。A股调整后还能买入么?
A股进入波动时刻
自1月4日低点以来,各指数在2个月左右的时间上涨超过20%,一方面是由于流动性和风险偏好改善的结果;但另一方面,估值提升的速度过快,特别是以成长为代表的创业板指PE(TTM)由27倍上升至最高的56倍。
市场估值修复暂时告一段落,逐渐走向“获利了结”的波动期和基本面验证期。今日,统计局数据显示经济具备韧性,但结构压力仍存,市场也将迎来3月下旬至4月中旬的密集业绩披露窗口期,A股进入波动时刻。
产业资本“思动”,“减持”未放量
重要股东通常指持股5%以上的产业资本和机构,包括公司实际控制人、高管、产业基金等,对A股的投资指引体现为一二级市场交易、估值、行业的三重“联动效应”。
✪ 一是产业资本对于盈利趋势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回顾历史A股盈利和产业资金增减持行为,在盈利趋势性拐点出现之前,产业资本同步出现净增减持的趋势性拐点。如2009年年中、2016年三季度是A股盈利拐点,产业资本净增持金额均同步出现了向上拐点。由于财财务报表披露通常滞后1-4个月,实际操作中产业资本动向可视为领先指标。
✪ 二是产业资本作为先天筹码持有者,倾向于做“逆向交易”。产业资本与其他市场参与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多数产业资本是先天的筹码持有者,不太会出现“追涨杀跌”,所以在股价的合理性上更为“理性”。
✪ 近期产业资本动作频频,减持家数不断增加,但当前的减持对于行情的影响是有限的,不构成制约市场走向的主要因素。回顾历史上行情逐渐走向尾声过程中,减持家数和减持金额同时出现大增,类似于2007年和2015年年中的情况。但这一次减持家数已达到2015年牛市的高度,减持金额却并未放大,这实质上代表的是股价上涨后“人心思动”,市场活跃度上升的情况。
✪ 对于投资者而言,无论是盈利还是估值驱动的减持,产业资本给出的答案都是偏积极的,但后续行情过程中产业资本变化的意义将越来越显著。
千金难买回头牛!
广发证券研究所统计了历史上熊市转牛市初期的调整情况,在过去3轮牛市初期,首次放量大跌后市场一般会迎来近一个月的中等级别调整,调整幅度在10-15%左右。
对于投资者而言要无论牛市是否成立,但需要摒弃的是2018年A股市场的熊市左侧思维,2019年逐渐转向右侧思维,积极发现市场的机会。策略上,急涨行情后市场遇“颠簸”,逢调整低吸布局,成长及科技类板块依然是较好的布局方向,关注富国中证500(161017.OF)及富国中证1000(161039.OF)。
级掌柜有话说:只谈干货,不谈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