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回家,三姑六婆的第一类问题是:
三姑六婆的第二类问题是:
怎么对付第二类问题呢?
你不能说谎,同时你要追求的是让气氛尴尬,尽快结束问答,转向其他话题。
以富二所在的基金行业举例,客官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哈。

不要回答公司名称,而是回答岗位名称。
如果你做中后台工作,就说“运营”。
如果你做销售工作,就说“投顾”。
比如你是营销工作,就说“打造IP”“打造KOL”。
如果一时没词,就用较难的英语代替,比如信息技术部的,不要说IT,要说FinTech。
总之不要说出一个高大上的名词,而是说一个对方听不懂的名词,让对方没办法接茬儿。
如果岗位没这么多说法,或者三姑六婆不死心继续追问:啥类型公司?
那就用行业继续尬聊下去。
你不能回答“基金公司”,现在三姑六婆已经懂了,不会理解成“鸡精”了。
这样你就完蛋了。
你也不能回答“金融公司”。
不然,三姑六婆马上会问“银行还是保险?”,然后说“我家隔壁XX,刚毕业就进了一家银行,blabla……你怎么样?”
这样你也完蛋了。
注意:不要说成“资产管理”,而是用简称。
这样三姑六婆马上就会住嘴了。
如果有稍微懂一点的姑婆,可能会问:投什么项目?还是做股票?
不要正面肯定或否定,而要换一种表达法:“做IPO后的交易品种”“投了一些券”。
注意:不能说成“投了一些票”,一字之差,会被识破。
保证三姑六婆没法接下去了。
如果你的岗位薪资是有提成的,就说:这很难讲啊,我们是按项目计件制的。
如果你的岗位薪资是较固定的,就说:这很难讲啊,我们是计时制的。
(我这里拼命抵挡,为什么爸妈就把我卖了?还是她们想套我的话……)
关键的部分来了。
你如果想胡诌,那可以说:我都炒虚拟币了,很快成了百万富翁,但是现在又亏光了。或者:我都投P2P了,现在平台跑路了。
但是基本的良心让我们不能说谎。
如果你买了基金,那不能说投“基金”,也不能说投“理财产品”,否则这个话题会被无穷无尽的展开。
你要说:投了“公募”。
答:有点复杂,主要是国内资本市场交易品种的一种衍生产品形态,或者是被动跟踪由若干券种组成的一个指数,可以在金融零售处代销,也可以在交易所交易,有些还是量化的或对冲的产品。
三姑六婆们一定鸦雀无声了。其中胆大的可能会问一句:一年收益有多少?
装X的时刻到来了,你要清清嗓子,朗声说到:有点复杂,我是做资产配置的(注意:如果能背得出名字,就说“马科维茨的资产配置”),收益是和不同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每个人差别都很大。如果具体问我是多少的话,首先要看市场贝塔β,这个大家都一样;然后看阿尔法α,这个就是我的运气了。
说完这些,你再环顾四周,三姑六婆已经全跑到隔壁房间嗑瓜子去了。
有客官可能会疑惑:“作为金融从业者,为什么惮于身份暴露,为什么不借机宣传行业文化?”
因为有过经历的小伙伴会知道,如果和三姑六婆讲述自己的职业,最终一定会指向“推荐一些你们的股票”和“你们收益率有多少?”这两个终极问题。但是在家族聚会这种非金融销售的场景中,如果用投资者适当性以及合规语言来解答,结局难免尴尬,甚至被认为“你在敷衍长辈”。
毕竟,我们是回家过年的,不是去推销产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