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庚子鼠年首个交易日A股跳空低开,指数砸出“黄金坑”后,近两日资金抢跑,创业板率先反弹收复失地,特斯拉、半导体、苹果产业链、云办公概念股相继爆发。对于敢在2月3日抄底的人来说,幸福来得太突然,但也有不少投资者望洋兴叹。那么站在当前,创业板“速度与激情”暴涨后还能否上车?
创业板盈利明显回暖,领涨突围成色足
创业板大涨的底气主要来自业绩大幅改善。截至2月3日创业板2019年业绩已全部浮出水面,据统计789家创业板公司中495家公司业绩向好,占比高达62.7%,其中54.3%的预喜公司净利润增速在30%以上,25.7%公司实现翻倍以上,更有6家公司业绩增速10倍以上。整体而言,受去年商誉减值低基数影响,创业板年报盈利增速呈明显上升趋势,归母净利增速上限、中枢、下限分别为101%、74%、47%,主要由计算机、电子、化工、电气设备、医药生物等行业盈利增速大幅改善所拉动。
注:净利增速中枢取上限与下限算术平均值,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0-02-03
央行量价齐发力,机构资金无惧疫情
另一方面,流动性充裕驱动下,科技成长板块也更为受益。疫情的爆发加重了市场对经济“弱复苏”进程中的担忧,而2月3日央行公开市场投放1.2万亿,创下历史单日投放最高纪录的同时,中标利率较上次下降10BP,“量价齐发力”的高效举措极大地稳定了市场资金面情绪。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至2.8%的水平,为科技股未来提升估值进一步创造条件。不仅如此,近30家公募基金积极自购超20亿,以及私募、外资纷纷出手,机构资金的风向标下,科技主线也有望得到更多新增资金补充。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0-02-05
短期不确定性仍在,以长期视角拥抱科技全年高景气
站在当前来看,短期不确定性仍在,但中长期维度风险溢价已进入安全边际较高区域,未来行情演绎仍重在结构:相较于经济强相关的“顺周期”行业,科技主线背后的逻辑是经济转型、国产替代和全球性的行业景气度提升,供给层面受疫情冲击相对较小,2020年业绩有望延续强势。无论是5G创新周期下中外同步复苏的电子产业链,还是全球电动化浪潮下的新能源汽车,亦或是疫情期间诞生的互联网+新业态,短线上珍惜疫情带来的进场机会同时,不妨以更长期视角保持定力耐心寻求低吸机会。
数据来源:IDC,华安证券研究所,2019-12-31
级掌柜有话说:只谈干货,不谈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