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个月A股有两大赢家,一是科技,二是消费。科技的魅力在于“开张一天吃三天的爆发力”,而消费的魅力在于“润物细无声的持久力”。
近两天科技出现回调,给了客官们做波段的机会,而消费强势依旧,继续领涨。那么问题来了,消费的强势能否延续?未上车的客官们还能上车吗?
级掌柜从三大角度探讨消费这辆车还能不能上。
“疫情”中后期,“报复性消费”预期是消费板块反弹的主动力之一。级掌柜不妨验证一下,传说中的报复性消费到底有没有到来。
从大数据来看,这个五一正在经历着报复性消费:
从近期热门新闻来看,消费也正在复苏:董明珠快手直播首秀,“格力专场”3小时销售额破3.1亿。
同时,宏观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居民短期贷款连续2个月同比多增了近1000亿。大家趁着消费券的发放、各类购物节促销,纷纷信用卡提前消费,消费韧性杠杠的。
但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报复性消费主要集中在可选消费领域,“疫”后修复期,可选消费可能才是弹性最高、最值得期待的领域。
角度二:热点会不会轮动到其他板块?
以前涨跌呈现跷跷板效应的科技和消费,近期出现了同步上涨。这背后可能意味着:
但当客官们对经济预期逆转,比如经济增长预期转好或对结构转型悲观,市场热点可能轮动到其他板块。
但是,短期看经济预期很难大幅好转,即便好转,外部风险、利率边际上行,都很难让市场抛弃防御型消费板块;
而中长期看,经济结构转型的预期难以证伪,因此,科技+消费的中期热点难以破灭。
而对于这些“困境行业”的扶持政策,是两会前后值得期待的政策焦点。
三大角度证明,接下来一段时间,消费可能仍有空间,只是需要斟酌一下上车时间和上车节奏。客官们可以先低仓位建仓消费50ETF(515650),然后逢下跌补仓。
级掌柜有话说:只谈干货,不谈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