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热门资讯>富资讯>正文

富资讯

悄悄透露机构资金的动向:它们正在疯狂涌向香港

2020-06-08


最近不少市场资金有点癫狂,到处在群里寻觅去港股淘金的途径。
 
因为, 中概股二次回归潮要来了
 
大家知道,不少内地的头部互联网企业正在启动香港的二次上市。养猪并做游戏的、卖百货的、做旅游的、做搜索的,几大顶流的公司都开始跃跃欲试流露出有''回乡''的意图。

 
毕竟经历了某咖啡事件之后,诸多做空机构都对中概股虎视眈眈。
 
比如像浑水这样的著名做空机构,自从2010年成立以来,做空的30多家公司里,中概股企业占了13家,并且还连连得手。一方面部分中概股确实有bug,但另一方面,海外投资者对中概股认识不足,或者从思想底子里就有排斥的意图。被做空报告写多了,好的公司也没人敢投了。


所以目前269家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中,只有极少部分市场表现可以,而大量的中小市值中概股成交低迷,关注度差,估值折价,被市场边缘化



但这些遭海外投资者抛弃的中概股企业,在内地即使不是头部公司,也是二三线品牌,其经营比在A股上市的不少企业都出色。
 
那么它们当初为什么要去美国上市呢?原因就是 不符合A股上市的规则 。比如有创业风投的股权架构、注册地在境外、公司暂不盈利,以及A股发行审批周期太长等。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按多年前的思维习惯,觉得去美国上市比较有面子,在纽交所或纳斯达克敲钟,铛铛铛的特别神气。而国内也有言论说请这些未盈利的企业先去割外国人的韭菜。
 
但结果是,自己敲响了被做空的丧钟,还被浑水这种企业倒割了韭菜。
 

而做空只是对''点''打击,仅仅过了10年就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不久前联邦参议院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则是对''面''打击。该法案要对一切赴美上市的境外企业实行更严苛的审查,矛头也指向了中概股。

导致目前200多家有首发价格的中概股里,超过一半的企业跌破了发行价。而后续的中国企业若想在美国上市,也受到了影响。
 
但与此同时,国内资本市场的改革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A股市场已有了科创板,变革的创业板箭在弦上,新三板精选层也呼之欲出,这些改革都为中概股回归,更为国内好的创业企业上市逐渐铺平了道路。
香港市场比A股市场的动作还要快一步 。2018年港交所新推的规则中首次允许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及不同股权架构的新经济企业来港上市;上个月恒生指数又对入选成分股的条件进行了改变。一切都是指向承接中概股的回归。
 
所以中概股回归国内资本市场,可以选择回A股主板或科创板、创业板上市,但即便如此,目前的门槛依然较高,过程会相对复杂。如果挂牌新三板,即使入选精选层,可能面子上有点过不去。 而在香港上市的话,是各种权衡下最便利最高效的选择


想象一下,如果这些头部企业或者是行业二三线的企业,在香港市场再上市,二次聚首,重新相遇在大洋彼岸,吸引大量内地资金关注并且蜂拥入港,难道不是必然的吗?
 
其中不少企业,是真正的新经济的代表,是国内互联网的寡头垄断型公司,是国内百姓大众长期使用却无法从其成长中得益的企业,是扎根于内地、却一度开花于海外的企业,这曾无不令人扼腕叹息。
 
待彼时,港股的中概股板块,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内地互联网上市企业的另一个新高地。
 
而恒生指数成分股规则的变化,又将带来港股主流指数被金融股地产股长期把持,长年低估值形象的改变。
 
最后,要说一下本文的关键信息。

明明最近很多资金涌去了香港,可是这段时间港股通的南向资金却没有明显的增幅。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 港股通这个通道是有标的限制的 ,这些即将在港上市的中概股不在标的范围内。港股通也不能参与上市发行认购、超额供股和超额公开配售这些业务。
 
所以内地赴港的资金都是怎么去的呢?它们是 通过QDII的额度去的 。QDII和港股通的条件正互补,它有额度限制,对标的不限制。

 
现在客官看明白了吧。国内新经济代表型企业的新一轮行情或许就要开场,而你能参与的最便捷方式就是投港股的QDII基金。
 


富国旗下的QDII基金有哪些?



富国中国中小盘(100061)

富国全球科技互联网(100055)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以说,某咖啡事件,也许是一件好事,它促成了游子们的回乡。
有没有人记得,有一首歌——
归来吧,归来吧,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归来吧,别再四处漂泊。
踏着沉重的脚步,归乡路是那么漫长。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