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下旬以来,在前期上涨节奏较快、货币政策边际上有所收敛、外围波澜再起、市场内部估值分化明显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市场进入震荡调整的态势。大部分投资者从前期赚钱的舒适感进入“不适区”,但配置了股债混合类基金的这类人,投资感受却相对平稳。
锁定收益,还是通过组合控制风险?
自市场震荡调整以来,7月15日至8月20日期间,沪深300、创业板指分别下跌-2.65%、-9.47%;主动权益基金相较于市场表现较好,但短期仍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其中,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分别下跌-0.76%、-0.36%;债市有所回暖,中债综合财富总值指数上涨0.41%;而“雨露均沾”的股债混合类基金(权益仓位40%)取得了1.35%的平均收益,在近期市场中表现较好。
不仅仅是现在,从历史年度表现来看,无论是股市强势的2014/2019年,还是弱势的2013/2016/2018年,该类基金“比债券收益弹性大、比股票波动性小”的表现给投资者带来了较好的体验,而在时间复利的加持下,可以跑出超越纯粹股票市场的收益。2012年至今(8月20日),上证指数、中债综合财富总值指数分别上涨52.95%、44.92%,而在此期间,股混类基金中,处于前50%分位基金的最小值收益为89.79%,处于前25%分位基金最小值收益为159.66%。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0-08-20
注:股债混合类产品统计口径:偏债混合型基金+平衡混合型与灵活配置型中权益仓位低于40%的基金
精细化管理,1加1可以大于2
股混类基金策略有效性的背后在于资产配置的力量——利用各类资产的低相关性,在目标收益约束下,降低组合的风险,从而提升投资体验。从过去15年数据看(2005-2019),股票和债券的相关系数为-0.09,相关性低且为负向,成为这两类资产组合的有力基础。
无论是基于现象还是原理,策略的有效性都被市场所证明。而在肥沃的土壤之上,辅以精细化管理,充满希冀的种子可以结出令人欣喜的果实。对于该类产品来说,策略框架下的核心在于在股债两类产品中,辅以精细化管理,股票领域能够较好控制回撤又不乏进攻性;债券市场能够提供性价比较高的安全垫。合力之下有望进一步增强该类基金的收益。
数据来源:wind,时间统计区间为2015-2019
富国稳进回报,股债混搭不走寻常路
市场波动之际,富国基金推出富国稳进回报 12 个月持有期(代码 A 类 010029/C 类 010030),本基金是一款股债混合类基金。其中,投资固定收益资产仓位不低于基金总资产的60%,投资权益资产仓位不高于40%。
基金经理由易智泉担任,从业年限达14年,投资管理经验超9年,历经时间洗礼和积淀。从他所管理的代表作产品—富国臻选成长,截至7月31日,近一年业绩增长84.9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9.82%,位于同类基金148/1628;(富国臻选成长近1年收益率数据及排名来自海通证券。同类类别为主动混合开放型-灵活策略混合型,业绩比较基准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0-07-31)定期报告显示,该基金成立以来的3个完整半年度收益均为正,回撤控制能力和进攻性都较为优异。对于债券投资,富国基金在债券领域精耕细作多年,自2005年以来,旗下债基平均收益达到10.24%,同期全市场债基平均收益为6.89%,无论是收益的挖掘还是信用风险的甄别均得到市场认可。
数据来源:基金业绩走势图来自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0-06-30;富国旗下债券基金和全市场债券基金收益率来自海通证券,截至2020-06-30;
注1:富国臻选成长成立于2018-08-15,自成立以来由易智泉管理,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800指数收益率*40%+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40%+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收益率(经汇率调整后)*20%,2019年净值增长率与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39.85%(16.25%);2020年上半年为34.75%(0.04%);(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止2020-06-30)
注2; 富国天源沪港深(成立于2002-08-16)由富国天源平衡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变更而来,自2015年10月27日起变更为富国天源沪港深,易智泉自2019年2月1日起开始管理。业绩比较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65%+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30%+同业存款利率*5%,2010年至2020年上半年净值增长率与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010年18.08%(-5.91%);2011年-15.56%(-16.02%);2012年4.37%(6.18%);2013年20.17%(-2.77%);2014年15.39%(32.42%);2015年73.14%(7.40%);2016年-20.90%(-7.40%);2017年36.72%(12.66%);2018年-29.54%(-15.64%);2019年39.61%(23.23%);2020年上半年为32.49%(1.65%)。(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止2020-06-30)
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经理管理的其他基金的历史业绩表现不代表新基金未来业绩表现,基金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