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热门资讯
>
富资讯
>
正文
富资讯
A股、港股短期表现有所差异 跨市场配置怎么做?
2020-08-06
7月全球股市表现涨跌互现,其中港股基本持平,A股则出现了今年以来最为强劲的上涨行情。
8月4日A股进入调整之际,午后港股却突然直线拉升走出强势反弹。中短期内为何AH表现有所差异?
➤一方面,尽管港股市场越来越“在岸化”,中资公司的利润占比超70%,内地经济基本面日益决定了市场中枢,互联互通机制之下AH走势愈发趋同。
➤但同时在更短周期内,海外风云变幻令港股相较A股波动性放大,同时香港疫情二次暴发造成负面冲击,也导致AH股在近期“相同的配方下,出现不一样的味道”。
那么展望后市,
港股和A股联动性还会加强吗?生态变迁下跨市场配置还蕴藏哪些投资机遇?
港股:短期压制因素来自海外,基本面优势仍是风险溢价的“锚”
7月中下旬以来,中美双边关系再度紧张以及香港疫情二次暴发,导致港股短期表现弱于A股。
8月开局,随着香港新冠确诊人数第二日回落至100个以下,疫情稳定开始推动本地地产股和消费股超跌反弹。
放眼更长维度,港股后市表现预计不会更弱,尽管海外扰动“阴霾”仍在,但核心驱动因素来自于“国内经济修复向上”的趋势未变。
目前中资公司盈利基本面成为港股根基(利润占比达73%),海内外机构投资者主导下的H股市场,更加关注盈利趋势,港股后续有望受益于内地基本面韧性表现突出;叠加“美元边际走弱、人民币汇率波动下降”的汇率条件改善,也更有利于外资配置。
整体而言,
基本面优势仍是港股风险溢价的“锚”下,即使海外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港股也具备一定的“免疫性”。
港股“新经济”特征日益突显,重视“中概股回归”投资机遇
曾几何时,港股是以“低估值蓝筹”为主的投资市场,但随着近两年港交所制度改革“开花结果”:2018年上市新规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上周推出恒生科技指数,继续释放对新兴科技企业的鼓励态度。
当前港股科技、医药、消费服务等“新经济”已逐步产生投融资良性循环,加上中概股未来几年回归潮的“源头活水”,港股市场生态变迁下“新经济”特征越发凸显。
截至7月末,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共计259只,总市值达14.9万亿人民币,其中信息技术和可选消费行业公司数量最多,占比分别为27.4%和25.1%。
目前中概股回归港股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私有化退市后赴港、二次上市和双重上市。由于私有化退市所需赎回金额较大,双重上市下不同交易所的股票无法互通,因此公司更倾向于以二次上市方式回归。
根据港交所最新的二次上市要求,截至7月31日满足二次上市要求的在美中概股共有49家,以大市值科技型中概股龙头为主。
互联互通新阶段,AH市场中长期“联动”向好
港股通成立以来,截至7月末南下资金累计净流入超过1.45万亿港元,持股比例接近4.0%;边际成交来看,7月南下资金在港股成交额中占比达 22.57%,高于2019 年7月的10.82%。
行业表现上,受益于南向资金话语权进一步增强,7月港股继续与A股呈现“联动性”的板块轮动特征,且AH股溢价水平趋于平稳。
展望后市,策略上“淡化短期,布局长期”仍然有效。
短期外围环境的负面冲击有所钝化,在中国基本面改善、汇率条件改善、海外资金和国内南下长钱的流入、以及中概股回归或进一步加速背景下,港股市场吸引力仍然较强,长期坚定持有终有回报。
相关文章:
秋天最不能错过的美食有哪些?
宠粉福利 | 富国“宝藏”基金经理&行业专家,为你赋能!
129只、4682万、5.65亿,权益大厂告诉你这些数字背后的“买基哲学”!
关注这个微信号
0
人阅读
0
赞
分享这篇文章
上一篇:这!就是许炎!业绩冠军携“富国成长策...
下一篇:今日首发| 股基冠军新作→富国成长策...
相关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