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吃肉的周五!今日上证指数大涨1.42%,市场近4000只个股收涨,客官们又可以度过一个快乐的周末啦~
其实自5月初上证指数站上3000点以来,有一个板块在反弹过程中格外有力,与之前的长期回调趋势相比,妥妥走出一拨“深V行情”——
图片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20610
估计很多客官已经猜到了,它就是“王者归来”的新能源板块!
上图是万得新能源概念指数自2022年初至今的情况,从年初到4月26日,新能源指数足足回调了40%之多。而就从4月27日到今天已经上涨39%,1个多月的时间几乎已经填平了年初以来的深坑!
(数据来源:wind,时间截至20220610)
新能源板块何以上演如此戏剧性的反转,来简单复盘一下~
疫情冲击
不得不说,新能源板块在本次疫情中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汽车是咱们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型产业之一,而上海又是我国汽车产业链的核心制造中心,在过去两个月的封控之下,汽车产业链的上下游公司都受到了巨大冲击。
修复在望
5月下旬以来,上海已迅速调整到复工复产的正轨上,主流新能源车企基本恢复双班生产,后续产能进一步修复后加快生产,产能自然也就回来啦!
超预期政策持续发力
经济复苏背景下,稳增长、扩内需的大方向已经确定,近期各种新能源汽车促销费政策密集落地,优惠补贴发个不停,需求和供给端的双重持续发力,给新能源板块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那么回到一个最实际的问题,已经填完“深坑”的新能源,还能追吗?
从中长期来看,年初以来新能源板块的下跌主要还是估值调整,整个板块的景气度还是不错的。许多新能源龙头股的年报业绩不输其他行业。经过本轮调整之后,板块估值也已经回到了相对合理区间~
我国“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尚未达成,新能源行业也事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其未来的发展潜力依然不容小觑!
所以,如果客官您认可新能源板块的长期价值,并且对该板块的高波动有一定的耐受力,不妨可以着眼长期,考虑分批布局~
但是有一说一,新能源相关的企业科技含量高,上下游产业链错综复杂,又是万众瞩目的“明星板块”,波动起来也比较“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还是有一定投资门槛的。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想花费太多时间做研究的话,不如考虑交给专业人士替你“烧脑”!
对新能源板块感兴趣的客官,富二希望你们千万不要错过富二家权益类基金中的“新能源双子星”哟~
富国清洁能源A(005368)
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为23.89%,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2.36%。
自基金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为100.3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81.50%。
基金经理:杨栋、张富盛
该基金在2020年成立时由大家熟悉的杨栋管理,在今年5月新增一位“新能源大将”张富盛。相信大家对杨栋这位自带“富国基因”的基金经理很熟悉啦,超6年的投资管理经验让他在基本面价值投资中已形成自己独到的选股框架,均衡纯粹的投资风格同样颇受机构投资者喜爱。
近期新增的张富盛,是一位在新能源领域深耕已久悍将。
张富盛
· 2010年3月至今,先后任职于国内大型买方和卖方证券投资机构,中金公司、高盛高华和上投摩根基金,2021年10月加入富国基金。
· 2022年2月起担任富国价值增长基金基金经理;2022年5月起担任富国清洁能源产业基金基金经理。
投资策略上,张富盛坚持长远思维+守正出奇,以行业龙头为核心,适度配置前沿技术类企业;同时长远思维,专注产业发展趋势。
期待在张富盛的加持之下,富国清洁能源会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
富国新材料新能源A(009092)
过去一年净值增长率为9.6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3.33%。
自基金成立以来净值增长率为31.2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51.54%。
基金经理:徐智翔
徐智翔
· 曾任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民用产业部投资主管,主要负责新能源相关项目投资和项目管理
· 复旦大学物理系光学专业硕士
徐智翔投资特点:信奉价值投资;擅长牛股挖掘;具备行业专业背景
在徐智翔看来,“投资新能源是一个长期正确的事情,行业未来的空间非常广阔,我们依然看好电动车、光伏、储能、智能汽车、半导体等新兴方向,同时在这些领域寻找业绩兑现能力强的优质公司。”
客官们是否想尝试一下富国“新能源双子星”呢?理由是什么?欢迎客官们留言分享~
留言被精选且点赞数前10名的客官,富二将奖励10元话费给到客官~!
(提示:请客官直接在本篇文章评论区留言回复哦,不要留手机号码,获奖后小编会在后台通知大家的,届时提供手机号码即可~)
本活动截至2022年6月17日17:00结束,最终解释权归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有。
了解更多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