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热门资讯>富资讯>正文

富资讯

通胀“灰犀牛”,该如何应对?16幅图看懂!

2022-06-16



01


“脱缰”的通胀 VS“飙升”的加息预期。 市场原本预期美国CPI拐点已确认,5月通胀的“脱缰”让市场风声鹤唳,6月、7月美联储分别加息75BP的预期大幅飙升。受此影响,全球大风暴席卷,不少市场出现股债汇“三杀”。




02

全球通胀位于历史高位,创史诗级记录。 其中,发达经济体的通胀创下1982年以来的新高,且均高于目标值;新兴经济体的通胀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高,超过目标值的国家占比也有87%。由此可见,对于通胀风险,不应视而不见。




03

低通胀时代暂别舞台。 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全球通胀或于2022年中见顶,但明年依然高于2019年,也就是疫情前的水平。过去十几年的全球货币超发,大多被股市、房市等吸纳,但水满则溢,流入实体后的涨潮效应或没那么快消散。




04


全球中长期经济增长动能放缓。2000年以来,全球长期增长预期不断下台阶,如果说通胀是海外流动性紧张的推手,那增长疲软就是远方的约束。通胀不仅反噬经济,也会给全球资产带来巨大挑战。




05


从全球“涨”的角度看,梦回1970年代?1970年代经历的两次石油危机,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叠加俄乌冲突,都对供给端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造成了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暴涨。此外相似的是,在此之前,都有经历长期的货币宽松,以及负利率时代。



06


从全球“滞”的角度看,梦回1970年代? 正如一个人大病初愈,会留有后遗症,经济也是如此。1975年全球经济衰退、反弹后,迎来三年的增速放缓;而根据世行预测,2021-2024年,全球经济放缓程度或远超过1976-1979年,尤其是采用政策“强心剂”救经济的发达经济体。




07


和1970年代一样,新兴经济体“债台高筑”,极具脆弱性。 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的债务水平不断飙升,在全球大通胀、美联储收回流动性的背景下,对于背负较高美元债务的经济体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斯里兰卡的债务违约或只是开始,“蝴蝶的翅膀”已开始扇动。



08


和1970年代相比,有什么不同点? 第一 ,当前通胀调整后的能源和食品价格,仍低于70年代高峰时的水平,且过去两年的涨幅也比那时更小;其次,很多央行都确立了明确的通胀目标,自主权有所提高。




09

和1970年代相比,有什么不同点? 第二 ,当前劳动力市场更为灵活,相对1970年代的集体谈判、工会制度,“工资-价格”螺旋效应弱化;其次,对化工能源的依赖度已大幅下滑,叠加清洁能源崛起,抗能源冲击的能力强化。




10

启示:警惕通胀“灰犀牛”,衰退“黑天鹅”。 若通胀持续高企且通胀冲击反复出现,导致通胀预期脱锚,那么使通胀回到目标区间所需的加息幅度会大于当前的市场预期。由此可能会引发全球衰退,新兴经济体爆发危机,让很多国家陷入漫长的增长疲软期。



11


当前预期的加息力度能否抑制通胀,需打个问号。 从美联储历次紧缩周期看,加息幅度大多超过启动时的CPI,或只是小幅低于,而这次预期加息幅度远低于CPI,所以对于成效,仍需持续关注。




12


供应链压力&油价高企,通胀缓解单靠加息很难。 一方面,疫情影响下的供应链压力仍处在高位,距离正常水平还有很大距离;另一方面,根据世界银行的指引,受到俄乌冲突的扰动,明年的能源价格或仍处在较高中枢。



13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该如何应对? 主要三点:一是有见识,知道自己身处市场的什么位置;二是有勇气,敢于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三是有资本,包括情绪资本,能忍住追涨和割肉;以及金钱资本,在需要时可以补仓。


14


打铁还需自身硬,“5.5%的GDP目标”是底色。随着国内疫情好转,消费场景打开,稳增长政策发力,中国经济会逐渐从泥潭中走出来,复苏是基本盘。而根据美林时钟的指引,复苏买股票,过热买商品,滞胀现金为王,衰退买债券,当前是权益资产布局的好时节。




15


需扬鞭自奋蹄,“国内流动性宽松”是底蕴。中美货币周期错位,相对美联储流动性收紧,国内仍处在极度宽松的状态。所谓水涨船高,对于国内资产,这是极好的礼物。这也是为什么,A股能抗住美联储加息缩表的压力测试,国内债券能够在全球债市中一种独秀。




16


拥抱中国资产,“估值位于底部区间”是底气。 行情总是在悲观中诞生,在犹豫中前行,而低估值则是支撑市场长期走强的核心条件。所以当前阶段,最大的成本是时间,最大的付出是耐心,最大的智慧是远见。


了解更多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相关文章:

关注这个微信号

0人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