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股价严重低估引发的价值回归行情可能暂时告一段落;中长期股价仍然具备成长空间;股价继续上涨需要寻找新的推动力由于市场短期内上涨过大,获利丰厚,同时,自5月份市场恢复融资功能后,暂停一年所累计的融资需求在下半年将集中释放,加上非流通股逐渐进入流通市场,市场面临较大的回调压力。近期市场的下跌,既是对上半年股价上涨过快的正常修正,也是对供给压力的正常反应。
本轮牛市的根本原因,我们认为是A股的价值被严重低估。首先,从国际比较来看,A股显著低估。据统计,截至2005年12月31 日,沪深300指数成分股加权平均市盈率仅为14.46 倍,考虑对价因素之后同一公司的A 股价格将低于H 股10%~15%。其次,从普通投资者的替代投资品来看,投资A股的预期收益率显著高于国债和房地产。一年期国债收益率只有 1.5%~2 %;7年期国债收益率只有3%,而上证50 指数平均的股息率已经超过4.5%。当前房地产投资的收益率预计为4%左右,相对应P/E(也就是通常说的房价租金比)为25倍,比股票高出近一倍。
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价值严重低估,加之股权分置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市场极具吸引力,投资者的入市热情在上半年集中爆发,股价大幅上扬。2006年上半年,沪深300指数上涨51%,股价涨幅超过1倍的股票达221个。股价上涨,估值水平随之升高。截至2006年6月底,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加权平均P/E达到21倍左右,已经处于合理水平。
尽管价值回归行情可能告一段落,但中长期股价仍然具备成长空间。
从企业层面来看,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持续上升。市场普遍预期,2006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长16%左右,2007年盈利增长更加高达19%。同时,人民币升值呈现缓慢、但是长期化的趋势,人民币资产(包括A股股票)的升值潜力仍然有待慢慢释放。从市场面来看,也涌现出新的投资契机:融资融券等新的投资手段将向所有投资者推出。可转债(债、权分离型)、权证、无风险申购新股等新的投资品种将极大丰富风险收益种类。同时新股发行带来新的投资对象,在一个成熟、规范的投资市场,新股发行总是被理解为利好。新基金、QFII、保险资金、实业资本,等等新的增量资金也带来了新的投资理念,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投资热点。
由股价严重低估引发的价值回归行情可能暂时告一段落,股价继续上涨需要寻找新的推动力。动力将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品牌价值推动。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以后,品牌选择倾向大大增强,使得优秀品牌的成长速度将大大快于市场平均水平。很多细分消费品市场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比如空调、高档白酒、服装、牛奶、彩电等。以前喝酒,什么酒都不在乎,现在则不同,大家都知道劣质酒会喝死人;以前经销商卖什么空调都差不多,现在卖格力空调每年能挣很多钱,卖其他的不知名的空调可能严重亏损。最终消费者选择品牌产品的结果将推动品牌价值的大大提升,同时推动企业价值的不断上升。
二是经营机制转变推动。全流通以后,经营机制的转变将水到渠成,其最重要的形式就是股权激励。股权激励机制的到位,将有效提高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积极性,并极大地遏制经营过程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因为机会成本太高。股权激励机制真正地将上市公司管理层变成投资人的受托人。
三是价值取向改变推动。全流通以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价值取向将发生重大改变,"股价即身价"的观念将深入人心。由于大股东的股票随时可以变现,以前那种股权分置时代产业规模最大化、甚至"融资圈钱最大化"的理念,将逐渐被淘汰;大股东将以股价上涨、市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经营的最高目标。
四是国家发展战略机遇推动。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实际上伴随着政策、资金流向的变动;小到一个地区发展战略、行业发展计划,大到经济发展模式,等等,都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比如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战略,比如自主创新战略,比如振兴装备制造业战略等,都会带来一系列的重大政策变化、资金流变化,也必将对资本市场产生强烈的冲击。
五是并购重组推动。诚如部分研究机构指出,全流通时代,不仅研究创造价值,而且"投行创造价值"。从实业资本角度来看,实业资本借助于并购重组,其扩张、发展的速度将大大加快;全流通则为真正意义上的并购重组开启了方便之门。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看,并购重组并不是简的"1+1=2",而是"1+1> 2"。(21世纪赢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