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大牛市指数上涨超过100%,但即便是在这样的大牛市中,没赚到钱甚至赔钱的散户都不在少数。这其中,缺乏投资经验和技巧固然是一部分原因,但更多的是在很多散户身上存在着一些普遍的投资误区:有人一年之中经手了七十多只股票,为券商利润暴增做出了贡献;有人从股票阵营跳到基金阵营,却仍热衷于波段操作;有人将房款全部买进一只股票,结果却在高点被套牢。我们将这些故事整理出来,供大家借鉴和思考,在您的身上,尽量避免重复这样的故事。
自从买了基金以后,
但
虽然有过"踏空"的经历,但
如今,面对大起大落的股指和起起伏伏的基金净值,
专家点评投资基金是长期行为
对基民的"波段操作",广发基金公司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施静认为,买入并持有好的基金产品仅仅需要耐心,而波段操作则需要一连串的正确预测,而且不能犯错误,但总是能正确地做到高卖低买是非常困难的。对于投资者的这种心态,施静总结为"基金净值低时对市场没信心,基金净值高时对价格没信心,既怕套牢又怕踏空"。她认为投资者如果看好后市和基金公司,应该果断地买进、坚定地持有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华安基金公司渠道经理华昕表示,投资基金原本是长期投资行为,有的散户投资者把基金当作股票来"炒",选择波段操作,不断地买入又卖出。结果却弄巧成拙,把"高抛低吸"变成了"低抛高吸",再加上手续费,忙活了半天,回报率却并不十分理想。华昕提醒投资者,大盘震荡将贯穿全年,在市场看不清时,"不动是最明智的"。
贴心提示莫把投机当投资
最近,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在寻找1998年基金兴华初始投资者活动中,发现初始投资者31万多人中有6万多人一直持有该基金到2006年11月底,他们的累计收益回报率超过380%,若继续持有到今年1月中旬,收益率可达440%。
在看到长期投资基金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有许多在市场中追涨杀跌、盲目入市的投资者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日前,证监会公布了目前基金投资者的三大认识误区:一是把基金当储蓄。把原来"养老防病"的预防性储蓄存款或购买国债的钱全部都用来购买基金,误以为基金就是高收益的储蓄;二是把理财当发财。把2006年度火热的行情当作"常态"看待,一味坚信购买基金包赚不赔,忽视投资基金的各种风险;三是把投机当投资。仅仅关注投资收益,不理性判断市场规律,助长强烈的投机心理,完全忽略和忘记资本市场和基金产品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本质特点。(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