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影响之一是提高了全球风险资产的溢价。投资人对信用产品的信心受到损伤,争先恐后卖出手中的高收益产品,导致高收益产品和国债的利差快速扩大。在危机爆发后,投资银行的债券已经越发没有人购买。除了债券之外,近几年来在充裕的流动性中风险溢价被不断低估的股票资产也置身于极大风险之中。
为了缓解流动性压力,
根据美联储主席贝南克的估计,次级抵押贷款危机造成的损失为500亿-1000亿美元。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规模为10万亿美元,其中,次级抵押贷款仅占10%左右。目前,优级和次优级贷款的拖欠率并没有显著上升,因此,市场关注的焦点仅在次级抵押贷款上。若损失主要集中要次级抵押贷款上,对全球经济形成的负面冲击有限。Moody’s Economy.com 的Mark Zandi估计了所有高风险按揭贷款的损失,包括次优、高级、仅付息大额按揭、以及浮动利率按揭。这些贷款总额约为2.5万亿美元。Mark Zandi 估计其中约有4,600 亿美元可能违约,经违约贷款催收后的损失约为1,130 亿美元。Zandi 估计10 月份调整利率的浮动利率按揭贷款金额将达500 亿美元的峰值。我们认为,各国央行对金融危机的风险意识和抵御能力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提高,联手行动应该可以把本次危机的影响控制下来。到目前为止,认为次级贷款风波会造成全球衰退的观点可能是过虑了。
但是美国降息无疑会进一步刺激消费,扩大进口。在欧元区经济增长强劲,美国降息刺激经济的背景下,中国的贸易顺差可能会继续维持高位。中国目前通货膨胀已经初见端倪,美国降息会加剧中美贸易失衡,使中国经济过热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由于中国已经在美国的贸易赤字占比50%左右,而美国也越来越把贸易失衡的责任归咎于中国,施压人民币升值,因此,中国很可能要承担经济调整的压力。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次级贷款危机对中国形成的冲击可能不是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欧洲经济增长良好,对欧洲出口增长替代了美国需求回落的影响。美国方面,美联储降息刺激美国经济,缓解房价涨幅放慢对居民消费的不利影响。即使美国需求减弱,来自其他地区的需求也会弥补美国方面的缺失。因此对中国近期的出口和经济增长不存在过分的担忧。反倒是未来的流动性过剩引起经济进一步升温的问题值得担心。(刘怡敏张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