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经济及投资研究好像侦探工作,先是通过已知表象形成一种观点;然后深入事实,可能得出不尽相同的结论;再层层深入,可能又有新的发现。我们对事物的了解在求证过程中得以更为全面,所谓接近真相。近来对于“退耦”的看法就是如此。
所谓“退耦”,是个新名词,指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依赖减少,二者波动相关性减弱。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更融入全球化,其出口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比例下降。那么,谁替代了美国呢?
比较容易猜到的是一些国家对欧盟的出口比例有所上升。可能没有想到的是新兴市场国家相互间的贸易占比同样有较大上升。因为,传统观念中好像发达国家永远是发动机,而新兴市场国家只是被动地出口。现在不一样了。数据显示,二月份中国对美出口同比增长是负数,而对金砖四国中其他三国保持高速增长:出口巴西增长45%,出口印度增长28%,出口俄国增长28%。
对此的解读同样分歧重重。一派认为新兴市场国家相互间的贸易增量无非是最终出口品的原料和中间品,所以,一旦欧美消费下降,这一部分同样不能幸免。这是“悲观派”。“乐观派”说难道你没看到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和消费都在迅速增长吗?他们内生的需求促进了相互间的贸易,而贸易反过来又推动了内部需求。所以说是美国消费、美元全球大循环之外还相对独立地存在着这么一个新兴市场内生小循环。再加上很多新兴市场国家为避免重蹈覆辙,在经常项及财政支出、外汇储备等方面比以往都大有改进,因此,即使美国真的不行了,这一片小天地未必不堪。
现在让我们深入一步,看看新兴市场国家的消费和投资情况。消费方面,据“经济学人”统计,新兴市场消费增长率是发达国家的将近三倍。投资方面,按照HSBC的测算,去年新兴市场国家的实际资本投资增长达17%,而发达国家仅1.2%。
似乎数据支持“退耦说”成立,但怀疑仍未消除。举中国为例,一至二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高达20.2%,不过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看实际增长,而不是名义增长?另外有人质疑中国的投资是否高度集中于出口行业。这个倒是未必,应该说出口直接相关的投资比例很小,超过半数的投资是在基建和房产。那么基建、房产的投资就完全算是内生的需求吗?
我的看法是:如果以出口占经济体总量比例关系来看,新兴市场国家总体对美的依赖度的确有所下降。这些国家的经济繁荣、消费结构升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总量,投资的拉动和相互间的贸易也使经济进一步摆脱来自发达国家的直接影响。不过,要当心的是间接影响仍然存在。比如房产热潮来自负利率,负利率来自流动性,这些和美国没有关系吗?但话又说回来,过往几次金融危机的“洗礼”已经让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加强了自身建设,无论是财政状况(事关不景气时动用财政投资的空间)、贸易状况还是外汇储备状况(事关外资流出时当局对本币的支持空间)等多方面都已经有了长足改善。所以“退耦说”虽然见仁见智,如果光从金融体系的健康程度上讲,新兴市场国家已远非十年前那般脆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