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前每个人都在眺望,股指会涨多高
本报讯只有在退潮时,才能看出谁在裸泳——用这句话来比喻今年初的股票市场,虽然有些无奈,但却十分贴切。经历了暴涨暴跌之后,股市对于个人财富所做出的加减法,让许多人明白:大浪淘沙后,生存下来的才是强者。
耀眼的光环消失中石油跌出全球市值第一宝座
蓝筹股接连破发,耀眼的光环消失。而曾经风光无限的“亚洲最赚钱公司”中国石油,由于在A股市场上市以来股价持续下跌,最近更是出现暴跌走势,其市值急剧缩水。从前天开始,其“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重新还给了“全美最赚钱公司”埃克森美孚。
昨天前期表现强势的创投概念板块全线告跌,并与蓝筹大盘股一起拖累沪深股市双双大跌。其中上证综指跌破3500点,跌幅逾5%。当日沪指收盘报3411.49点,较前一交易日大跌5.42%,全天振幅为3.70%。
去年11月5日,中国石油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曾以超过1万亿美元的身价跃升全球市值最大的企业。随后的几个月,中国石油一直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从去年11月至今,埃克森美孚的股价累计下跌近3%,26日收报86.26美元。但中国石油的跌势更猛。前天,中国石油A股以每股18.53元报收,其总市值缩水至4520余亿美元,低于隔夜美股埃克森美孚的总市值4558亿美元。昨天中国石油A股更是暴跌,收盘16.99元,跌幅8.31%,盘中最低探至16.94元,与16.7元的发行价仅咫尺之遥,与去年11月5日48.62元的开盘价相比,股价已跌去三分之二。其H股也跌到了只有9港元多。由于去年全球能源价格达到创纪录新高,埃克森美孚市值一年增长了13%。去年埃克森美孚获利406亿美元,成为全美最赚钱的公司。其去年3586亿美元的销售总额,超过了世界上除美国、日本及另外17个国家之外所有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而上周,中国石油公布去年全年实现净利润1456.3亿元人民币,还不到埃克森美孚的一半,虽然较上年同比增长2.4%,但低于市场预期。有人算了一笔账,如果去年11月5日开盘时以45元左右均价买入中国石油,按照其一年两次、每次每股0.15元的分红,即使不算巨大的股价亏损,其一年的分红收益也不到1%,远不仍银行利息,更比不上CPI的增幅,因为其利润分红是按照公司的总股本核算的。再加上其缺乏成长性,其股价跌跌不休也就不难理解了。
个股破发伤及债券型基金连“打新”都靠不住了
中国石油上市以来的走势,正是大盘蓝筹股几个月来表现的一个缩影。有股民在QQ群里编了这样的顺口溜:“买了太保,三餐不饱;买了人寿,人比鸟瘦;买了平安,彻夜难安。买了石油,锅里没油;买了浦发,白了头发。”对长期持有中国石油等大盘蓝筹股的股民尤其是新股民来说,这几个月的时间是个痛苦的煎熬过程。
杭州股民
昨天建行的最低股价6.46元,仅比发行价高0.01元。“看完破发,发现打新也靠不住了。”收盘后,在某金融网站的债券型基金论坛中,基民把娱乐圈颇为流行的“靠不住”又加了一句,引来不少网友回贴赞成。破发A股的数量越来越多,不仅令股基基民苦不堪言,也令债基基民如坐针毡。“以后再也不做追‘新’族了。”基民回应道。
根据公开资料,今年1月初中煤能源新股申购中,71只基金出现在中签名单之中,共中签6620万股。其中,中签股数最多的10只基金中便有3只债券型基金。中信稳定双利中签238万股排名第4,宝康债券中签约218万股排名第7。由于多采用网下申购的形式,机构所持中煤能源将被“锁定”至
周三,中国太保跌破30元的发行价,同样令参与“打新”的债基利润严重缩水。根据资料,中签中国太保股数前十的基金中债券基金占九席,共计持有约754万股。以昨日25.89元收盘价计算,这些基金浮亏已达2.05亿元。“等了三个月,就连利息钱都没赚回来。”不少债基基民感叹。当初几乎全仓出动,以追求最大获配股数。谁也想不到的是,曾经梦寐以求的新股已成烫手的山芋。业内专家认为,个股连续“破发”令一度稳坐钓鱼台的“打新”基金开始不安。
据记者粗略统计,大规模参与中国太保、中煤能源的债券型基金中,相当一部分近期净值有所缩水。在债券市场日渐好转的情况下,“打新”竟然成了债基的净值杀手。一位债券型基金的基金经理表示,基于目前的市场状况,他将重新考虑“打新”的方式,参与网上申购,以期降低新股“锁定”期内的风险。一个难发一个赎回新老基金展开“对攻战”与去年基金“当日售罄”的销售火爆相比,今年“一基难求”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根据晨星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年初以来,新基金发行平均募集时间是26.96天,比去年平均募集时间(6.58天)整整多出了20天,而募集额度连去年的一半都不到。随着此轮调整的不断加深,曾被视为救市信号的偏股型基金发行也日渐艰难。来自基金公司的信息显示,信达澳银精华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嘉实研究精选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于前天获得监管部门核准,将于近期展开募集。
自今年2月1日股票型基金重新“开闸”以来,证监会已经分7次新批了25只基金,其中有18只是股票型基金。从数量上看,今年2月份以来批准发行的新基金数量已相当于去年全年的半数,基金发行经历了一个小高潮。但新基金的发行并没有受到市场的热捧,最为突出的就是基金募集期延长,并且有些基金没有达到预期的募集规模。偏股型基金方面,除了首批发行的南方盛元红利与建信优选宣布成立外,其余仍处募集过程中。有数据显示,年初以来新基金发行平均募集时间是26.96天,超过2007年6.58天和2006年22.99天的平均水平。这一数字也可以从近期央行公布的一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中获得数据支持。该报告显示,居民投资股票和基金的意愿从2007年三季度连续两个季度回落了16.7%。而2月结束募集的基金初始认购份额也都未达标。工银瑞信中国机会全球配置募得31.5亿元、国投瑞银成长优选为28.7亿元、建信优势动力金额为43亿元。与各自的招募说明书中计划相比,上述基金仅分别达到募集资金上限的14.3%、28.7%、71.7%。至于平均募集金额,以结束募集的4只基金金额计算,平均每只基金募集40.8亿元,而2007年新发行开放式基金共计53只,初始募集基金总金额约5174.6亿元,平均每只基金募集达到了97.6亿元。两者相差甚远。
受累于市场的低迷,老基金的日子也不好过,净值表现也跌入谷底,由此也迎接来了一定的赎回现象。来自业内的信息显示,基金赎回的放大确实在上周已经出现。部分基金公司甚至出现了好几亿级别以上的日赎回,这样的赎回规模让很多投资机构开始担心。于是,自上周下半周开始,部分基金又掀起了一轮减仓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