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圈子之外呢,有不少私募基金做的FOF,但总体上来讲不是很成功。上次富二在一个行业论坛上听到一个私募高管在吐槽:我和我的团队花了3年时间,尝试过了所有的FOF策略,都失败了,现在我可以宣布FOF是不可能成功的。想想看,不少单身狗是不是觉得:能够深入自己需求的,精确把握自己习惯的,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他/她自己,咳咳!求人不如求己。不要想污了……

别人给你套上巨蟹座、属猴子、粘液质、AB型等等标签,再根据这些标签来给你找匹配的对象,你会愤怒的拒绝,因为你的要求就是要颜值高合得来。
同样,做FOF,最懂的人莫过于运作这些基金的公司自己。自己才会有长期跟踪和掌握基金特征的大数据,自己才会更关注基金的配置结构和持仓动态,自己也才更了解基金经理的擅长和操作方式。研究FOF,不需做广,只要做精。更何况在富国这样的公司旗下,总不乏名列前茅的基金单品,比如去年的低碳环保基金,今年的高新技术产业基金。如果客官没找到,FOF会帮你找到。当然,以上说的并非指自家的FOF利用了内幕信息,完全不是。依然是公开信息,但是有更加匹配的量化算法和充分了解下的数据解读。客官都知道富二家早早就推出了高冷学霸掌舵的暗黑模型下的FOF内测版,每周在这里披露运作情况。但是呢,监管部门的FOF征求意见稿与富二的FOF稍有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