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证50和沪深300来看,A股市场已经隐隐有点像小牛市行情。自2016年1月27日前期低点2638点以来,上证50和沪深300分别上涨了30.31%和24.74%。这两个指数堪称是A股市场的“学区房”。
反观国外资本市场的“学区房”又是哪些呢?
2017年以来,全球科技股涨幅超越市场预期,平均上涨31.7%,超越中美指数。
以A股刚刚迎娶的MSCI指数为例,无论是新兴市场还是发达市场,信息科技都成为了领跑者,而能源行业为代表的周期品则表现垫底。
与国内不同,美国资本市场的“漂亮50”是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智能制造。
当今的科技巨头今非昔比,盈利模式清晰稳健。苹果、谷歌等企业海外现金规模超万亿美元。2000年,美国主要企业市盈率平均超过45倍,如今,标普500科技板的市盈率只有21倍。
除了美国本土独角兽企业一骑绝尘,中概股中的科技龙头更是风光无二。
截止到2017年6月,中概股互联网科技公司前十中,阿里巴巴目前市值达到约3600亿美元,腾讯则超过3300亿美元。仅这两家市值占比就高达75%,2016年营业收入占比41%。难怪以百度、阿里、腾讯和京东为代表的组合会宠冠资本后宫。
☟☟☟
当这些孤悬海外的明珠在海外市场闪耀时,他们所产生的涟漪会否通过大洋彼岸传导到国内资本市场呢?
目前来看,已有初步迹象。创业板指6月以来的涨幅已经超过上证50。
以近期风靡全国的王者荣耀为例。这款15年底问世的手游,在2年多时间内,注册人数过2亿,相当于每7个人里有1人注册。日均活跃量在5000万左右,今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为55到60亿,超过九成上市公司。
6月以来,手游股在亡者农药(王者荣耀)靓丽的业绩下已经形成了板块效应,一定程度上点燃了创业板的热度。
中美市场今年热点的差异在于板块,共同点则在于对于业绩确定性的追求。
未来也许没有明确的主板行情或是中小创行情,更多是由于“马太效应”而引发的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市场。在题材炒作等噪音逐渐滤清后,公司业绩对于价格的影响力将逐渐凸显。
而随着前期白马股、价值股一批业绩确定“抱团取暖”的股票已经实现股价上的兑现,估值和换手率已经双重调整到位、业绩向好的新兴产业成长股或许正是崛起的时机。
另外,富二认为,如今MSCI纳入A股,短期来看,虽不一定马上有大批韭菜资金纷至沓来,但是在长期“跟随投资”策略下,科技股或许会成为带领成长股崛起的一骑奇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