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场雨一下,就到了收获的季节。
上周末,富二前往海滨城市深圳参加21世纪国际财经峰会,顺便采摘到“金帆奖”一座,忍不住来嘚瑟下:
2017年度海外投资基金公司金帆奖
既然是“海外投资基金公司”的奖项,那怎少得了富二家海外权益投资部的男神大大张峰出场~
张峰男神给大家带来了“出海投资新方向”的精彩演讲,富二有幸在现场一睹男神风采,在此总结出演讲要点给客官们一一奉上。
未来大方向:港股与A股的融合
✰ 这些年港股的投资起起伏伏,一度有人说港股是不是被边缘化了,但今年以来市场就表现非常好,恒指今年涨了30%。
QDII出海经历很坎坷,第一波出海基本上就全军覆没,刚开始规模非常小。2012年富国中国中小盘投港股的时候,规模差不多2个亿,最少的时候是5千万人民币,现在我们海外投资港股投资接近100亿。五年时间是天翻地覆的变化。100亿不是太大的数字,但是开启了未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也看到了港股市场成长的方向。
这个方向就是港股和A股的融合。现在港股交易量正常700-800亿港币,有时候1000亿港币,跟A股交易量不能比,但上市公司的数量与A股相差无几。今后港股、A股是大融合的趋势,国内资金充沛的流动性将对香港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特别要关注的地方。以前A股投资分上海和深圳,现在没有深沪之分,以后港股肯定再也不分,投中国就是投港股和A股两个地方,哪个公司给投资者创造价值就投哪个公司,这个就是带来港股投资巨大机会。
日益壮大的富国海外投资团队
✰ 这些年我们基金的规模从小到大,我们的团队也在由小到大。原来是两个人,现在是9个人。这9个人里面,我们有一些研究员来自海外很知名的机构,比如说Fidelity和Morgan Stanley。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我们知道大摩这样的公司,都是全球年轻人梦寐以求的,但是为什么他们现在宁愿舍弃知名机构到富国基金来,就是看重了巨大的成长机会,看到了这其中巨大的浪潮。
我们的投研风格是完全的自下而上,每年调研上市公司至少1500多家,真实数据估计有2000-3000家次。1964年刚好是巴菲特有业绩记录的时候,巴菲特每年的年化收益率20%左右,标普500到现在9%左右,恒指1964年到现在年化将近13%。我们知道每年高3-4个百分点,50年下来是个了不得的数字,所以港股市场长期是给大家带来比较好的投资价值。
港股全球估值并不贵
✰ 目前恒指PE在13倍左右,在中游水平,并不算昂贵。我们也发现内地资金配置港股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截止到9月14日,整体累计流入港股的资金已经达到5000多亿,而且还在进一步地流入,前一段时间我们跟一些机构投资人交流,包括保险等等,也是对港股有非常强烈的兴趣。
数据来源:EPFR数据库,截止2017年9月14日
海外资金明显流入
✰ 在2013年之前海外流入中港股市的资金是增长的,但是2012年到2016年出现了大幅度下跌。到了2016年底海外流入香港的资金量跌倒了2005-2006年的水平,也就是说10多年来海外累计流入香港市场的资金量并没有什么变化,可以说到了非常低的地步,目前的态势是逐步往上走,而且往上的空间非常大,往下其实跌无可跌了。
数据来源:EPFR数据库,截止2017年9月14日
为什么中资和外资对香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第一
经济周期的启动。坦率说宏观层面讨论新周期对于我们实际操作意义不大。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GDP发电量是负增长和增长量百分之十几的时候差别不大。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 GDP的增长和全球股市回报其实是负相关。很简单,GDP高速增长,企业大量投资,大量投资的时候造成产能过剩,产能过剩边际回报就下降。我们过去二十年GDP增长是全球独一无二,但是股市表现非常一般;但美国那个时候,GDP才23%,股市也非常好。以前美国公司从股市拿到钱以后作为资本开支,现在拿到钱以后回购股票。回购股票对GDP增长不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对于股东是好事。中央政府通过“去杠杆”,让公司把多余钱通过股息分给上市公司和股东,从而提升了估值。
第二
我们在争论新周期,但是忽略了最本质的问题,降息利率低的时候对投资和销售就是拉动,降息降到一定阶段会对经济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周期肯定是往上走的,又叠加公司治理上,提高股东回报的举措,对企业盈利非常有利。而海外的资金是非常基本面驱动的。海外2015年的时候港股边缘化,那实际上当时A股涨得很好,但港股为什么不跟呢?因为基本面不支持,2015年的经济不足以支持这么大一个牛市,所以A股很快跌下来。我觉得在这种持续性更强市场上,海外声音流入对明年港股和A股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港股投资人:机构为主
✰ 我们富国的两只产品,富国中国中小盘(100061)机构的基金持有占比从两年前的20%,增加到目前的50%。富国沪港深价值精选(001371)机构占比从成立时不到10%,增加到目前80%左右。具体看,主要是保险机构等投资嗅觉敏锐的资金,内地机构的参与主要是保险和券商的集合理财,以及银行的专户产品。事实上,在2016年港股最低落的时候,很多保险资金已经开始布局港股。
机构投资人在香港占比高也对我们的选股方式产生重要影响。我们特别强调自下而上,在港股市场,再基本面出发不过分,讲故事在香港行不通的。历史上高息股表现非常好。我们有5年记录的产品到目前达到17%的年化增长,对于我们来说,能够做到长期17%的年化收益率就是非常好一个回报,也是我们努力一个方向。
长按二维码获取富国基金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