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多数人来说,
10年前最宝贵的建议可能是:买个房子。
但现在,最宝贵的建议或许是:为养老早做筹划。
人口问题是核心——“居安思危”
中国进入老龄化的时代:一方面,老人越来越多,我国在2017年60岁及以上人口2.4亿人,相较于2016年增加1000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3%。另一方面,小孩越生越少,中国妇生女生育率仅为1.7,低于2的正常水平。
照此下去,中国人口总数将进入下滑阶段,且越来越少的年轻人需要赡养越来越多的老人。数据显示,2010 年开始,亚洲各经济体开始进入老年人抚养比迅速上升的阶段。当前日本的老年人抚养比为36.5%,相当于3个青年人抚养1个老年人;中国也将于2040年左右达到。
长期看,经济、社会、养老都是人口结构的演变,在当前中国步入老龄化时代的路上,对于个人而言需要“居安思危”。
养老这个话题,最先开始出现的是“养老金空账”的说法,而后抛出了延迟退休的论调,如今国家又在鼓励80后、90后攒钱养老,发展养老金第三支柱。所有的这些,都一致指向了一个令人不安的结局——养老问题。
2017年末,中国各类养老金总规模8万亿人民币(2.4亿60岁以上老人,14亿人口平均每人不到6000元);虽然年轻人不断的缴纳, 加上每年不菲的财政补贴,但难免会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只能说达到温饱底线了。
截止2017年底,全国有8万多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2300万人,但也不难看出大多数企业职工并未享受到这项“福利”,企业年金发展 “任重道远”。不过如果你幸运的成为其中一员,那么未来养老就多了一份保障。
“以房养老”实际是一种配置资产的方法,存在多种困难。1)人口老龄化会导致房地产需求萎缩,强化房产贬值预期;2)随着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增加了合同的不确定性,金融机构将无心开展反向抵押贷款业务,日本既是如此;3)“以房养老”还需要有稳定的质量。4)那么问题来了,当我们掏空了“六个钱包”来买房的时候,谁又来给“六个钱包”养老呢?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大多数人都不会考虑养老的问题,因为前景美好,但当你去香港、韩国、台湾、日本的时候,你会惊奇的发现有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还在餐厅打工,开出租车,或者更严重的拾荒等等。道理很残酷,那是因为他们在黄金时代没有做好准备。目前来看,在中国“靠国家+靠企业+靠房子”仅仅是养老的一个开端,未来通过个人补充养老投资,在黄金时代及早做准备,体面的退休生活或将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