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弯道超车”的说法被市场接受了,那么“新能源车”作为一个题材概念也已经根深蒂固的植入了A股投资者的思维里了,即使可能不少人并没有认识到所谓“新能源车”是一个集有色、能源、化工、汽车整车、零配件、电子电气等多种行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概念。
所以海外市场有没有新能源车这个板块呢?如果有,长什么样子,和国内的比较情况如何?
一、海外龙头股
炒题材就看领头羊。新能源车的领头羊目前只有一个,那就是“特斯拉”,它是集能源、有色、整车、零配件、电子电器、人工智能等多种概念于一体的大龙头。
但特斯拉和A股的新能源车走势几乎不在一个频道上,尤其是最近的一年多,完全分化在两个平行空间了。
数据:Wind,2015/05/20-2018/05/21
二、海外“能源类”权益类基金
国产新能源车指数有好几个,包括CS新能源车、中证新能、国证新能等。但国内积极性那么高,老外是不是也那么起劲呢?
富二把道琼斯/标普、MSCI等几家大型指数公司的网站都搜罗了一下,发现海外居然还停留在10年前的阶段。
也就是说海外的主流指数还是以“清洁能源”“气候”概念为主打的所谓新能源指数。即便是名称里带“新能源”字样的主动权益基金,它所关注的还是传统的新能源概念。
比如,全球最大的资管公司贝莱德旗下的BGFNew Energy Fund(贝莱德全球新能源基金)是一只自2001年4月6日起成立的偏股型基金,它的2018年一季报显示,最近5年的年化回报为6.39%,自成立以来亏损1.06%。
它在搞乜呢?
我们看一下它的前十大重仓股,这都是些啥公司?
网上搜一下就明白了,排名第一位的叫“新时代能源”的是美国最大的风电公司,第二位是全球第三大风能公司,第三位施耐德电子是电气与自动化公司;后面的公司大都是一些欧洲的国家电力公司、绿色建筑材料公司、制氢公司等。
想想看,国内好像确实没有一只基金专门投资风电、水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所谓新能源公司,不然一定已经被投资者骂成狗了。
上面所提到的“清洁能源”“气候”概念的指数或基金产品也是如出一辙。
所以老外其实认为“新能源”主要还是单指能源类公司,或者叫“非化石能源”,并没有包括周边服务类的企业。他们的思维依然停留在20年前的《京都议定书》的阶段。那一年,被石油霸权压制已久的欧洲人打算以地球气候为借口,通过一系列协定来改变世界能源格局。彼时,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而法国则是核电达70%市占率的欧洲主要国家。
三、海外“锂”概念基金
那么,国内的新能源车指数基金更像什么?
富二找到了这个对比图,有了惊讶的发现:
数据:Wind,2016/03/21-2018/05/21(开始时间为有可比数据以来)
“锂矿指数”是wind里集合18只A股主流“锂”上市公司的一只指数,肉眼都可以看到CS新能源车指数与锂矿指数的关联度非常大,连细节都极其相似,只是部分时候波动较小而已。
这说明,CS新能源车指数虽然是一只综合了整车、制造、电子电气、有色、采掘、化工等51家A股上市公司的指数,但是它已经拥有了更多以及更大权重的“锂”概念成分股。
所以它本质上不是海外意义的“新能源”指数,而是一只“锂”概念指数。
明白了这一点,在海外找相似产品就方便多了。
这种事情也确实只有年轻的海外资产管理机构才能做到!成立仅10年的纽约新兴资产管理公司Global X推出了一只叫做Global X Lithium & Battery Tech ETF(锂及电池技术ETF)的基金。
数据:Wind,2016/01/04-2018/05/21
现在可以发现了,这两只形态是如此相近,只是国产货比外国货收益差较多,因为Global X Lithium在近两年半的时间里上涨了80%。
我们来看看Global X Lithium都持有一些啥股票?
数据:Global X官网,截至2018/05/18
10大重仓股里,前面3个就是世界排名前三大锂矿公司,Enersys和GS是全球储能技术巨头,松下、三星和LG则是锂电池巨擘,最后2家是人都认识,特斯拉与比亚迪。
显然,这样的持股结构更像国内的新能源车指数,而不是传统的“非化石能源”企业。
数据:Global X官网,截至2018/05/18
上图是Global X LithiumETF的持股结构,显示该ETF的成分股属于制造、材料、硬件装备、生产资料、通讯服务、耐用消费品、汽车和配件……天呐,这根本就是国内的“新能源车”指数啊!
那么,既然大家同为“锂”概念指数基金,国外产品表现如此靓丽,而国内只是差强人意,到底是国内的估值过低,还是国外的泡沫太厚?
下次富二把Global X LithiumETF的持股情况、市盈率等好好掰扯与对比一下,来看看富国新能源车指数基金(161028)是不是有向全球化估值靠拢甚至超越的辉煌未来!
长按二维码获取(富国基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