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4年世界银行首次提出养老金三支柱模式以来,诸多国家均以此为目标调整和改革本国的养老金体系。一般而言,第一支柱是由政府主导并负责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由政府倡导、企业自主发展的补充养老保险,如我国的企业年金;第三支柱是由个人或团体建立的私人退休账户,一般有税收优惠激励,如美国的IRA。
然而,我国第一支柱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合计缴存比例为28%(企业20%,个人8%),缴存比例显著高于美国的12.4%、日本的18.3%和韩国的9%。受企业税负制约和人口老龄化加速影响,第一支柱难以进一步提升,三大支柱的协调发展亟待二、三支柱的后发优势。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截至2017年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 5.02亿元,全国企业年金规模1.29亿元。目前我国三大支柱的占比依次约为78%、18%和4%,合计规模约占GDP的7.78%,总体较为薄弱。特别是第三支柱,较美国等成熟市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金融资产配置过度依赖储蓄存款或现金理财。截至2017年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0.3万亿,一般个人客户银行理财产品14.6万亿。如果按照静态估算,160万亿居民金融资产中,养老金的配置能够达到10%,接近美国和日本居民养老金在金融资产中配置比例的1/3,则我国的养老第三支柱有望超过16万亿。由于养老金期限较长、流动性要求较低,可以更加专注于资产配置的长期收益和上市公司的价值发现。社保基金自2001年以来的年平均收益率达到8.4%,企业年金自2007年以来的年平均收益率达到7.6%。将家庭资产配置引入养老第三支柱,有望带动储蓄率的下降和储蓄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同时带动整个养老保障体系的进一步优化。
但与第一、第二支柱在投资策略上有所不同,养老第三支柱除了强调“安全”以外,带有投资增值的性质,产品的形态、对股票资产配置的权重、以及投资策略更加丰富一些。在海外成熟市场,养老金历来是资本市场的压舱石,公募基金是其最主要的形态。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中,美国养老资金对于美国股票市场依然保持了净流入态势,从而为资本市场的稳定起到砥柱中流的作用。
长按二维码获取(富国基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