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富二讲到基金经理能力圈的事《隐藏的“宝藏”基金经理名单,细数其能力圈!》。其实讲的是:1、投基金就是投基金经理;2、不同基金经理有其独特擅长。
问题来了:投资指数基金的话,也要关心基金经理的能力圈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不得不说,一些老股民在这方面表现很佳。他们谨守自己的能力圈,只投金融股。大行情来了就买券商股;回档防守的时候就买银行股,每天下午口中念叨国家队救市来了;发布业绩报告的时候就买保险股,炒一波业绩行情。买来买去就那么十几只股,一年下来其实没操作几次,最后一盘算收益还真不错。
对于其他不了解的概念,老股民只是看看,但一律不碰,什么超出认知范围的物联网、没实质接触的大宗商品、根本不会玩的游戏股娱乐股、日常无法触碰的军工等等,更不谈什么云山雾罩的区块链了。
这样的投资经验,对于基民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偏爱指数基金的基民来讲。
当然,各种都持有,说起来叫大类资产配置,东边不亮西边亮,有对冲效果。但事实上,对个人资产的增值效果不大,除非那么多只基金有很大的权重不同。
建议还是找到自己的能力圈,也就是能看得懂几类基金的表现,看不懂的即使行情很火爆也不要去碰。
看一下最近几年的非普涨牛市A股特色,可以发现,大体上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风格化行情,就是只有大盘股或者小盘股好;另一种是行业题材的结构化行情,就是只有某个行业表现特别突出,其他都很糟。
这样选择的话,那就简单了。
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讲,一辈子就反复操作这五只指数基金就够了。
来看一下这个统计的表格。
下表是5只指数自2011年9月30日以来的每季度的收益率。“黄色底色”的是当季5只指数里表现最好的那一个值。“最大值”就是那个最好的值。
虽然从长期持有来看,确实是消费最好(一直持有8年获利153.36%),但是很难有人这8年里只持有消费,一点都不动。而且每个季度里,未必都是消费最好,大多数人会被火热的行情诱惑走。
但假设你每个季度都选中了表现最好的那只指数,每季度换仓,一年换了4次,那8年的收益为多少呢?后面公布。
数据:iFind,2011/09/30-2019/09/30
请注意,如果你每季度都选到了5只指数里最好的那只,8年下来,收益率的计算,并不是以上最右列32个数值的算术加总,而是上一期末的余额乘以本期收益率后的值,这个数字没在表格右下角写出来是怕吓到人(其实是保留一点悬念啦)。
因为这个值是3368.71%,也就是说收益是33倍多。
复利的威力是吓人的。可惜老天不会把最好的复利连续送给某一个人。
反过来算,如果每季度都选了了5只指数里最差的那只,那么8年下来,收益率是亏损84%,也就是1元钱只剩1毛6分。
举以上例子是为了说明,如果有足够信心,熟稔掌握风格行情和题材行情的轮换,那即使操作几个品种,也能获得不菲的收益。
这五只以外的指数,也可以投,但获利了可能只是运气,不熟悉就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风险,下次说不定就还回去了。就如同由于不熟悉而选了最差的品种,几年下来损失也是巨大的。
最后,给出全网最直白的结论:区块链行情你懂不懂?懂的话投科技类被动指数基金,不懂的话请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为你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