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一季度的涨势如虹,4月以来市场的表现令人“捉急”。
先是在3200点徘徊不定,这几天又接连调整,回到了3000点附近。很多客官也在后台吐槽,是不是一季度的“牛”跑的太累了,二季度想“偷懒”休息一下呢?
“牛市”中的“牛”也会“偷懒”吗?富二向一位经历丰富的老基民请教了一下,原来“牛市”真的会“偷懒”,而且在牛市行情中,“牛偷懒”还不只一次呢~
★“偷懒”方式一:赖床。这种休整情况往往出现在牛市初期,“牛”明明已经醒了,估值得到部分修复,就是赖在床上不起来。这主要是因为估值修复不充分或者流动性的收紧。上证指数在2005年9月、2009年2月、2014年9月的走势就是这样的“偷懒”方式。
★“偷懒”方式二:拖延。这种休整情况往往出现在牛市中期,估值已经接近甚至超越十年历史中枢了,但是“牛”偷懒“不干活”了,需要更明确的推动信号和大量增量资金才能继续牛市行情。如2006年6月、2007年5月、2015年1月和2015年4月,这样的休整往往伴随着后期的大幅上张。
★“偷懒”方式三:发呆。这种休整情况往往出现在震荡市中,在市场转换和震荡阶段,“牛”可能会“迷失方向”,在原地“发呆”。比如2012年底之2013年初经济复苏与预期升温,但年中货币政策、房地产政策收紧,出现阶段性钱荒,股票市场再创新低。
目前,上证综指的PE为14.35,处于历史中枢之下。根据咱们之前的分类,现在“牛偷懒”很可能由于估值修复不足和流动性预期收紧。也就是说,现在“牛”在“赖床”。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9-4-29,历史为近十年数据,利率为一年期国债收益率期间变动。
相信各位客官都知道目前市场上除了内部公募基金,还有一批“北上资金”,富二研究了这两种机构投资者的调仓,发现他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分歧——“内资重逻辑看趋势,外资看数据重基本面”。
具体而言:▼▼▼
分歧一:北上资金青睐高ROE,低波动率个股,目前开始转向前期配置较少,估值修复较小的行业;公募基金对成长股更加关注,而且存在一定的“追涨”行为。
分歧二:“北上增持,基金减持”的行业分布在医药、大金融及部分优质消费龙头领域;“北上减持,基金增持”的行业在TMT、房地产、农林牧渔及银行。
了解了机构投资者的应对策略,相信各位客官也知道该如何应对“牛偷懒”了。
短期来看,资金向着外资青睐的高ROE和低波动率个股抱团,市场在逐渐积蓄力量,赚钱效应下降;
但中长期看“科技创新+金融供给侧”的利好使得价值和成长在未来的市场中存在一定投资机会。
如果客官还是对“牛偷懒”感到无从下手,富二建议您可以关注一下富二家主打均衡配置的富国睿泽回报(007016)和主打港股成长机会的富国民裕进取沪港深成长精选混合(00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