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热门资讯>量化级掌柜>正文

量化级掌柜

若通胀持续超预期,资产应该怎么配?

2019-11-05


衣食住行事关民生,维持物价的基本稳定,向来是重要的政策目标。近一段时间,在猪肉价格飙升的带动下,9月CPI上行至3.0%,且存在进一步走高的可能,引发市场对政策收紧的担忧。事实上,近期债券市场出现了比较大的调整,股票市场也呈现震荡加剧的态势。那么,未来通胀是否会超预期?资产又该如何配呢?


猪肉引发结构性通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CPI可以分为食品和非食品两部分。9月非食品CPI同比增长1.0%,比全口径CPI低2个百分点,且较8月下降0.1个百分点。非食品CPI表现疲软,表明居民消费意愿不强,与当前经济不振相一致。因此,9月CPI走高更多是受猪肉等食品价格的拉动,当前的通胀只是结构性通胀。



结构性通胀,影响并不小


有市场观点认为,本轮由猪肉推升的结构性通胀与过去几轮经济过热引发的全局性通胀不同,由于猪肉在CPI中的占比很低,即便猪肉价格大幅持续上涨,对通胀的影响也比较有限,且随着猪肉价格的自然回落,结构性通胀也将自动瓦解。同时,由于经济增长仍在放缓,政策不应也不会大幅收紧。


某种程度上来看,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然而,从历史上两轮石油危机的经验来看,尽管石油本身在CPI中的权重不高,但由于石油产业链非常长,故石油价格的上涨会引发持续的通胀压力。同理,尽管肉类在CPI中占比不高,但几乎人人都要吃肉,猪肉价格的上涨或将外溢至其他商品。



 “稳物价”重在“稳预期”


当前由猪肉引发的结构性通胀,相对经济过热时的全局性通胀,对政策收紧的影响较小。但若猪肉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可能会引发其他行业的跟涨。果真如此,恐将引发政策更强的反应。

考虑到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都不高,单纯靠养殖户恢复生产远水救不了近火。因此,适时投放储备的冷冻肉和加大肉类进口,防止猪肉价格快速持续上涨,控制其他商品跟随涨价,或是防止结构性通胀向全局性通胀转变的必要途径。



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通胀压力目前仍处于可控范围内,政策的反映还较为温和。如果未来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则需要考虑政策收缩的负面影响。从历史上来看,通胀较高时食品饮料往往有比较好的表现,而低估值蓝筹板块也将有较好的防守效果。



级掌柜有话说:只谈干货,不谈风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