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8月南向资金精准“抄底”港股,又谨慎观望两月有余后,借道沪港通、深港通的南向资金,再次成为港股坚定的做多力量:连续25个交易日持续净买入,成交净买入高达547.35亿港元外,近日随着恒生指数反弹收复27000点,南向资金再次放量“躁动”,17日港股通成交净买入逾50.15亿港元,创下今年单日净买入次新高。
除却外围冲击钝化,南下资金大举买入的逻辑到底有哪些?南下资金又在港股买些啥?
自2014年沪港通机制启动,北上资金流入A股屡创新高外,内地投资人南下热情也持续攀升:截至12月17日,五年来港股通累计有10459亿港元的内地资金净流入H股,内资话语权逐步提高。
港交所最新数据显示,在全球机构性投资者占主导的港股,2018年中国内地已取代英国成为港股外地投资者交易的最主要来源,占外地投资者交易金额的28%及市场总成交金额的12%,其次为美国、英国。2019年以来南下资金继续呈净买入之势,年内累计净增1515.73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总额增长186.56%,日成交额占到港股总成交一成以上。
众所周知,2019年事件性冲击使港股成为今年全球最差的市场之一。与此前其流动性历来受美国等成熟市场货币政策较大影响不同,今年以来美联储三次降息,以及全球不断扩张的负利率及资产荒“相对利好”,并未在港股充分反应。
在港股通资金大举净买入的过程中,内资股无疑是南向资金的“最爱”,毕竟476只港股通成分股中80%为内资企业。结构上,存量的南下资金累计持股前5大行业分别为银行(34.47%)、非银金融(11.12%)、房地产(9.76%)、计算机(9.12%)、医药生物(5.74%)。
而8月以来,抄底的内资除却金融股外,与A股主线行情相似也更偏好计算机电子在内的科技股、医药股,及部分汽车、周期和消费股:
➤一方面,金融股的吸引力除却估值较低、安全边际高外,分红率高也是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相较于A股市场的核心资产已走出大行情,港股中的优质科技、消费股龙头的估值优势明显,南向资金开始寻求港股核心资产的定价权。
客官们如果认为港股有机会,可以关注恒生中国ETF(159963),投资在港股上市的中国核心资产,可直接通过股票账户交易,费率较低。
级掌柜有话说:只谈干货,不谈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