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来,春季行情躁动升级,消费成长板块估值轮动上涨,上证综指已从底部反弹11.77%。年前全球风险偏好提升,北上资金大幅加持大消费带动消费板块大涨;年后商誉减值“业绩雷”落地,1月社融数据大超预期,成长板块大幅反弹。2019年的“开门红包”让不少人一洗2018年的阴霾,但短暂的“狂欢”过后依然要回归理性。那么2019年的行情将何去何从?
注:春季行情只年初的反弹行情
数据来源:wind,富国基金,截至2019-02-18
从盈利看:
2005年后经济进入上行周期,而2009年在四万亿刺激后也盈利向上;相比较下,目前和2012年所处的经济周期更为相近,都是在“需求紧缩”下出现经济下滑。
从流动性看:
1998年大幅降准5个百分点,且2次降息;2005年的“711汇改”导致热钱涌入;2009年的“四万亿投资”带动信贷规模大幅增长;2012年“两次降准+两次降息”后流动性宽松,且资金需求旺盛;而当下,虽然1月份社融规模大超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流动性仅是小幅回暖,仍需持续跟踪。
相比之下,2019年和2012年的市场环境相似,但或许是“升级版”的2012年。借鉴2012年的A股表现,全年有两大波做多机会,一波是年初的春季躁动,另一波是年底经济阶段性见底带来的反弹。反观当下,2019年的做多逻辑大体相似,但又有所不同。A股在经历了2018年的洗礼后,估值已回落至历史底部,反弹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风险偏好的提升;二是经济见底反弹。从全年看,年初这波春季躁动是否能持续源自后续贸易谈判结果和两会政策推出;之后若科创板改革力度和推出节奏超预期或再引发一波反弹行情;而经济见底将是反弹升级为牛市的关键。
“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总会压着同样的韵脚”。近期不少卖方分析师发布报告,推演和2019年行情最相像的年份,入选的主要2005年、2009年、2012年和2013年。
级掌柜有话说:只谈干货,不谈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