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A股摆脱了前几日的“多空拉据”局面,上证综指已站上了3000点。从年初的“蓝筹拉升”到“成长爆发”再到近期的“补涨”,不可否认的是,A股确实已步入了“技术牛市”。但情绪快速发酵下的“风格切换”也让不少投资者“满仓踏空”,那么,到底有没有“先知资金”能够带领我们把握不同风格行情的到来?根据我们的研究,蓝筹和成长确实有不同的“先知鸭”,不仅行为领先,而且数据高频可跟踪。
虽然外资被称为“聪明资金”已经是老生常谈,但外资确实是增量资金的中坚力量。根据中信证券的预测,到2027年,外资将挤出部分法人和散户,并成为主导的机构投资者。
其中,北上资金是大蓝筹行情最好的“风向标”。
❶ 第一,从资金偏好看,北上资金偏爱低PE、大市值的消费、金融股,精选头部公司;
❷ 第二,从定价权看,北上资金对蓝筹股除了“直接定价权”,还有部分“间接定价权”,主要来自于主力资金的“跟随效应”;
❸ 第三,从资金行为看,北上资金强化基本面和价值投资,喜欢“逆向操作”,在价值被低估时进场,并在价值被高估时离场;
❹ 第四,北上资金有高频数据,最容易被监控。
对比陆股通资金变动和沪深300走势,可以发现,二者中期呈同向变动。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三段行情:
第一段2017年5-10月,陆股通的持续买入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白马蓝筹行情;
第二段是2018年的5月和8月,主要受A股纳入MSCI的节奏影响,出现2个小高峰;
第三段是2019年以来,北上资金“买”出了蓝筹股的春季行情。
产业资本作为最懂上市公司的资金,他们对公司的内在价值较为清楚,所以会领先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做出明智的判断。从大周期看,产业资本对“拐点”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无论是05年还是2014年的大底,产业资本都出现较为明显的“净增持”,随着市场过热,产业资本开始离场。
对于创业板而言,应重视产业资本。虽然从短期看,游资是创业板“情绪发酵”的主力,但从中长期看,产业资本才是重点。2017年,产业资本的净减持幅度收敛至0附近,说明当时产业资本就已确认了创业板的“底部区域”。虽然2018年以来,受“股权质押”、“商业减值”和“贸易摩擦”等负面冲击的影响,创业板再次大幅回落,但产业资本的净减持幅度已从去年5月份有所收敛,说明产业资本不再悲观。而且从逻辑上讲,产业资本会先于“业绩底”提前埋伏,所以在“熊转牛”的过渡期,应积极关注产业资本的动向
级掌柜有话说:只谈干货,不谈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