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晚间,科创板又一实操细则《业务指引》落地,其中颇受市场关注的“跟投”制度重磅出炉,明确中介机构“保荐+跟投”双重角色下,预计科创板公司定价更加合理。受科创板“渐行渐近”提振,连日调整的中小创重启发力,截至收盘创业板指涨超1%收复1700点。那么久违的“成长进攻”能否持续,带领市场走出牛市二阶段?
科创板渐行渐近,
二季度成长风格继续占优
从3月22日公布首批获得受理的科创板申请企业名单至今,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已有十五批79家企业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累计已问询公司达46家,最快6月将有首批企业上市,其中计算机通信行业企业数量最多,其次为专用设备、软件服务和医药制造。同时科创板基金持续升温,目前共有37家基金公司申报74只科创板方向基金,已有56只已获受理,申报批复箭在弦上。科创板“源头活水”时点性事件催化下,中小创有望持续受益于“比价效应”映射,风险偏好获得阶段性支撑。
创业板业绩拐点已显,
逐季改善优势凸显
创业板一季报预告披露完毕,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2%,相比2018年-54%大幅改善;若剔除温乐光坚宁等权重,创业板一季报盈利增速-0.04%已经回升至零轴附近。综合同比低基数的影响、融资环境改善、商誉减值冲击的改善,往后看创业板指盈利增速大概率逐季回暖,预计回到历史内生增速均值15%-20%之间。而回顾上一次2013Q1创业板盈利见底后,开启了创业板大牛市行情,预计本轮创业板业绩见底回升,也有望在牛市二阶段迎来靓眼表现。
阶段性调整充分,
成长股“高估值恐高”有效缓解
相较于长期资金扰动的蓝筹白马,同样经历“春季攻势”快速上涨的创业板指,在近期分别经历了8.27%和6.21%两次回调,接连回踩20日均线,调整较为适时充分下,短期存在接力上涨的博弈空间。
同时,由于去年末大量创业板公司业绩爆雷,巨额亏损之下,前期创业板估值水平被动大幅提升,如果剔除这部分公司带来的影响,当前创业板、创业板指 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分别为43.92倍和43.86倍,对应历史分位数分别为31.10%、43.80%,估值水平并不算高。而随着今年创业板业绩增速逐季回升,后续业绩对于高估值压力将逐渐下降,成长股“高估值恐高症”将进一步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