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相信,ETF在2019年嗨爆全场。圈内聚会,言必称ETF,仿佛这是A股的终极杀器,资管行业的倚天宝剑。
为什么大家这么喜欢ETF呢?因为有一种相当流行的观点认为,ETF作为一种可交易的指数基金,除了效率高和成本低之外,关键是他能让投资者明确的知道他买了些什么,从而让投资者能更准确的进行自己的资产配置。
这句话的隐含意思就是说,如果买的不是指数基金而是传统股票基金,那可能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被”持有了什么股票,也就无法进行资产配置。
这个意思的前提又是“国内不少主动股票基金风格漂移”。(所谓风格漂移的意思就是说从产品的名称上看,你以为他买了这些,而实际上他买了那些。)
希望自己控制自己的人生,这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就像不少人相信自己驾驶,而不信任自动驾驶一样。
喜欢交易型的指数基金,喜欢成分股明确的指数基金,这似乎投射出了一部分ETF投资者的画像:他们曾是股民。是的,交易ETF必须得有股东账号,还要在券商处开资金帐户,这几乎注定了股民才有这个资格,而习惯在银行等代销处买基金的传统基民是做不到的。
然后问题又来了,国内的不少股民几乎不相信A股的上市公司,不相信它们的财报和它们的公告,包括它们的管理层。可当他变成“ETF民”之后,他却相信了由还是这些股票组成的指数,转而不相信那些可以帮他挑选优质企业的基金经理。
所以指数的拥趸几乎不太关注圈外的世界有些什么变化。于是,2019年A股市场最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我们知道,如果这一年里你持有了科技、消费和医药三大板块,你就是人生赢家,但其实指数ETF的投资者和主动股票型基金的投资者境遇却大相径庭。
2019年截止到12月26日,中证科技、消费领先、中证医药和中证医疗4大指数的收益率分别为57.84%、33.23%、27.60%、46.39%。
如果投资了跟踪这四大指数的基金的话,那今年的回报与上述数字不会相差太大。除了少部分打错位战的定制指数基金。
但是同样主题的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率与被动指数的差距还是肉眼可见、心头微颤。
12只名称带科技的主动权益基金,2019年至今涨幅平均为62.10%;
37只名称带消费的主动权益基金,2019年至今涨幅平均为50.97%;
32只名称带医药或医疗的主动权益基金,2019年至今平均涨幅为59.24%;
(以上数据来自iFind,日期2019.01.01-2019.12.26)
想想看,如果年初大家都蒙对了这三大行业,但是你投了行业指数基金,而小王投了行业主动权益基金的话,当你年底开着新买的马自达去接女朋友时,却看见小王的宝马已经停在了楼下。
世界就是这么残酷。为什么你比小王更勤奋,更钻研,更讲价值观,更有自己的思维体系,辛辛苦苦研究一堆数据,对比各行业与各指数的不同,一直忙到深夜,而小王只是简单的听说了投热门行业,然后甩给主动权益的基金经理就啥都不管了,最后你却输给对方了呢?
分析下来,应该是如下原因导致:
指数的成分股限制了选股。指数基金要跟踪指数,成分股是确定的。可是今年的结构性行情非常显著,并非全行业普涨,只有核心资产才能被大资金相中,乃至抱团持有。如果指数的成分股有相当一部分不属于核心资产的话,那这个指数就很难跑赢了。
指数的权重限制了仓位。成分股在指数中有确定的权重,不会轻易变动。但主动权益的基金经理可以对看好的个股进行重仓配置,直抵持仓上限,尽享牛股收益,凭这一点就可以轻松吊打干着急的指数基金。
事已至此,有人来问,明年是不是依旧结构性行情,是不是依旧核心资产抱团策略?
答案是:不确定。
当然,有很多投资者是有自己的投资逻辑的,有科学的投资方法论的。这里也不是说被动投资与主动投资孰优孰劣,只是在不同的市道里互有高下。
属于自己能力圈里的,每一分钱都要赚;不符合自己投资逻辑的,多一分钱都不要。对于这一点,指数拥趸已经想得很清楚了。
而愿意信任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的,尽可以把资金交给他们打理,如果核心资产依旧被看好,那基金经理就会代你热烈拥抱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