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官们好,我是关注ETF投资的级掌柜。
昨天晚上官方发布消息说:1月8日起,新冠将从“乙类甲管”调整到“乙类乙管”。
这“甲”和“乙”有什么区别呢?
1.不再强制隔离,除非发生爆发式流行传染;
2.在入境环节,对人员、货物的检疫强制性大幅下降。
3.疫情反馈时间拉长:从之前的发现后2小时内报告,拉长到24小时内报告。
总结:防控力度大幅降低。
除了以上三个变化,在具体的调整方案里,还有两个重点:
1、保留压峰选择权
如果疫情流行强度、医疗资源负荷、或者社会运行情况出现问题,还是会动态采取限制性措施,来压住疫情高峰。
2、跨境措施优化
(1)48小时核酸阴性即可入境,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
(2)取消五个一(国内每家航司经营至任一国家的航线只能保留1条,每条航线每周不得超过1班;外国每家航司经营至我国的航线只能保留1条,每周运营班次不得超过1班。)
级掌柜认为,这个变化,可能会带来几个影响:
☆ 管控力度越低,感染速度大概率越快。现在防控政策进一步放松,疫情达峰速度可能加快。
☆ 还保留峰值压制措施,一旦恶化,未来依旧可能采取动态限制。而一旦出现,可能会对市场风险偏好造成影响
☆ 出境游、入境游进入实质性修复阶段
防疫政策的优化速度,还是挺超市场预期的。理论上说,这对疫情受损板块应该是很大的利好,但是今天,旅游、航空、机场、景区,都不涨反跌。
这,是利好出尽的节奏?
旅游行情,就这样结束了?
那消费,还能行吗?
级掌柜来说说自己的观点。
旅游下跌,一方面是因为行情抢跑、
另一方面是因为太拥挤了。
行情已经抢跑
最近一个月,旅游板块大涨21%,在所有行业中,涨幅名列前茅。
级掌柜认为,这个涨幅背后,有几个催化剂:
☆政策多、下发速度快、还不断超预期,政策大礼包直接把市场从“不信”打到“信”,再从“信”打到“嗨”。政策刺激下,旅游、消费先来了一把估值修复行情。
☆疫后修复速度也快于预期:客官们看这几天的北京,地铁客运量快速恢复、北京-三亚的航班数量超过2019年。“阳康”的客官们,一边享受自由的感觉,一边报复性旅游消费。如果说之前是“强预期、弱现实”,那么现在起码是个“现实不弱”。情绪又让旅游消费的行情冲了一把。
图:北京-三亚的航班量已经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统计区间:2019.1-2022.12
☆情绪最擅长自我强化,政策给了把面粉、现实在上面撒了把糖,而市场可能已经YY出,一个无比奢华价值不菲的大蛋糕已经出炉。所以“甲”变“乙”的利好,可能已经price in(消化)。
太拥挤了
级掌柜在昨天的文章提到,旅游的“情绪温度”已经在历史高位徘徊了一段时间了。
从历史来看,在没有增量资金的时候,板块的情绪温度很难长期维持在高位,所以板块短期有风险。
直到今天,这个情绪温度依然在高位,这意味着,风险还没有释放。
旅游行情,就这样结束了?
起码短期来看,旅游板块的风险大于机会。
但是,如果情绪温度被充分消化,旅游可能在明年年初还是一条好汉。
两个理由:
1.政策:明年要稳增长、扩内需,旅游、消费一定是重要抓手之一。所以促消费的政策礼包,应该还没结束。而且最近出政策的速度,一直在超预期,未来也不排除继续超预期的可能(以前怕你瞎跑,现在怕你不跑,毕竟病毒已经变了)
2.现实:防疫政策优化的快、意味着高峰来的快,一次性冲击之后,修复来的可能也会很快。眼瞅着就到了元旦、过了元旦就是春节,根据北京经验,报复性消费动力还在,这会不会意味着,1-2月,旅游消费的数据有可能不赖?
所以,级掌柜认为,磨一磨后的旅游,还值得期待。
消费,还能行吗?
和旅游相比,大消费之前的反弹幅度没那么高、现在的“情绪温度”也没那么高。所以短期来看,大消费的潜在风险,应该低于旅游。而未来,同样受益于“疫后修复”。
图:消费和旅游板块“情绪温度”走势
数据来源:Wind资讯 统计区间:2019.1-2022.12
相关基金:
旅游:旅游ETF(159766)
消费:消费50ETF(51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