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热门资讯>富资讯>正文

富资讯

基金投资体验好的人,往往具有这一特质

2022-03-04


2022年以来的市场让不少投资者的情绪和钱包都受到了冲击,“行也思基、坐也思基”或是当下投资心态的形象刻画。但对于具有“钝感力”的基民朋友来说,“清风拂山岗、明月照大江”的投资心态,使得持基体验以及最终的收益相对良好。




“钝感力”源于日本作家渡边淳一,虽然表现为一种“迟钝的力量”,但却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具体而言,有五大内涵:


 迅速忘却不快之事


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


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


面对表扬,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


虽然上述五句话原是指导生活的,但万物相通,面对每一秒都在波动的股价K线图、面对每个交易日都在变化的基金净值,“钝感力”同样适用,甚至是处处呼应。


迅速忘却不快之事——忘记市场的调整和净值下跌


A股市场几乎总是处在波动中,基金里也没有永远的短期业绩常胜将军。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基金经理能力圈的差异,没有人能永远踏准每一个点。具有“钝感力”的投资者不会因为短期波动频繁操作,最终是“无为胜有为”,在长期向上的净值曲线里收获回报。回过头看,“钝感力”像是一件结实的铠甲,把短期的亏损伤害反弹回去,最终消失于无形。


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坚定长期投资


投资不会一蹴而就,无论是知名的牛股还是经典的基金,都有过短期的波折,有时甚至是“进三步退两步”。而“钝感力”的投资者能够拉长周期看待自己的投资,反而很自然地打破了“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困局,让基金的收益率成为了自己真正的回报率。


坦然面对“流言蜚语”——屏蔽市场的“噪音”


身处于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被大量的信息充斥着。这些讯息对我们而言,一则有多是其中夹杂着很多无用的“噪音”;二则是面对一些宏观政策、行业政策的变化,非专业的投资者也很难做出准确的评判和抉择。有些人会有“赌一把”的想法,但“一夜暴富”和“满盘皆输”或只在一念之间。而具有“钝感力”的投资者大多会坚持自己的策略,忽略短期不可控因素,行稳方能致远。


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对基金经理,选择而相信,相信而包容


尽管客观层面来说,基民和基金经理只是一种简单的委托代理关系,但长期的陪伴和互动让彼此间添了很多暖意,经常在一些互联网社区看到很多基民给基金经理的暖心留言。当市场调整、当基金回撤时,失落、责怪等情绪的出现很合理,但很多时候,基金经理亦是感同身受。具有“钝感力”的投资者能够多份理解和包容,因为选择而相信,因为相信而包容,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最终同心同行,和基金经理一起收获时间的玫瑰。


面对表扬,不得寸进尺,不得意忘形——宠辱不惊,投资平凡心


面对困难时要保持“钝感力”,同样地,在收获时亦要淡然。杨绛先生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从容。”投资而言,“钝感力”是对取得的收益甘之如饴,但不会飘飘然自负,对收益的持续性保持理智的评判,从而制定下一步的决策。“钝感力”教会我们,用一颗平凡心走过投资的山水程程,最终收获时间积淀下的不平凡。


当前而言,已是“持基体验”最差时期之一,“中证基金指数滚动持有一年收益”已降至-15%,基本逼近2012年一季度末、2016年中、2019年初几个历史最差时期但反过来看,这几个时期也是历史上公募基金投资最好的入场时期。


波折处是难熬的,适度对市场保持一点距离,让“钝感力”成为我们情绪和长期收益的铠甲。


图1:当前已是“持基体验”最差时期之一,但也是进场好时期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02-28


图2:学习“钝感力”,在长期的维度下享受到“皮实”的快乐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03-04;历史不预示未来,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了解更多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相关文章:

关注这个微信号

0人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