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大方向总是为了让人们过得越来越幸福。幸福嘛,也可以理解为,不用太操心就舒舒服服把问题解决了,把大家惯得“懒”一点……
其实在投资中,这个思路也同样适用~在金融业发展更为成熟的美国,居民对于专业投资机构的信赖程度比较高,大部分人都不太喜欢研究基金投资,而是选择依靠专业投顾,通过基金公司或者第三方渠道为自己理财,把“懒人策略”贯彻到底。
近年A股市场的投顾试点不断推进,富二家也在去年获得了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资格,目前在经过紧锣密鼓的技术测试和上线准备,富国“星投顾”品牌将在不久的将来与各位客官见面~
关于基金投顾的新知识点,咱们先请富国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马全胜,江湖人称“小马哥”来预习一下几个关于基金投顾的关键问题吧~
基金投顾有哪些优点?
第一是门槛低。基金投顾并不是高净值客户的专属,大众客户都可以参与。
第二是专业机构打理,这是基金投顾最核心的竞争力,由专业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第三方专业团队帮你打理。
第三是费用低,不同组合的差异之间会有一定差异,但整体来看费率在0.35%-0.75%左右。
第四是交易便捷,可以实现一键投资,同时享受机构日常调仓的服务,因此基金投顾市场有着不容小觑的未来发展空间。
基金投顾可以解决普通人什么样的核心诉求和问题呢?
基金投顾是的大家的投资目标和需求不再是选择单一基金,而是锚定在资产管理的问题上,为大家提供综合化一体方案。 在这个关键问题里涉及到资产配置、时间选择、个股选择、调仓选择等等。
大家经常说要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但要把这些篮子放在不同的车里。专业的资产配置要讲求标的间的相关性,包括股票资产、债券资产、货币、商品等资产属性间的差异,以及资产之间的周期性。
有句话叫: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原因在于如果你选择一支基金,某个时间段可能它是冠军基金,但冠军基金不代表是常胜将军,我们真正要长期投资要考虑到不同资产属性之间的差异,这是资产配置的核心点。
专业机构选基金和普通人相比有什么差异?
专业机构会从更全面的维度,用更科学的方法考察基金和背后的公司。比如大型公司整体实力较强,但小公司里也有投资特色较为突出的,我们会综合考虑各类因素进行打分。
而在具体产品方面,全市场近万只基金,选择的困难不亚于股票。我们会对个基进行实时跟踪,从风格、业绩、规模、波动性等多个维度进行筛选。
除了基金的业绩本身,我们也会考虑业绩的可持续性,有太多短期业绩比较好的黑马基金慢慢下去了,我们更多是考虑可预期的中高收益和中低回撤。
第一可预期,就是风格比较稳定,基金经理始终如一地坚持某个策略,比如某位均衡型的基金经理,市场即便走出了一九行情或二八行情,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策略,可能在一九行情里跑不过极致的10%,但他可以跑过大多数人,等到市场进入均衡状态,很可能会给大家带来惊喜。二是中高收益,我们不会只盯着冠军基金,我们更看重长期业绩比较稳定的基金。三是中低回撤,有一些股票基金经理的回撤控制要求非常高,可能在行情好的时候比较平庸,但当市场大跌(比如超过25%以上),基金经理业绩跌幅要小于市场指数跌幅的70%以内,这种不错的回撤控制也会给投资者带来比较舒适的投资体验。
基金投顾会帮我择时吗?
作为专业投资者,我们对于择时更多是考虑资产的周期,比如股票的周期取决于经济增长周期,取决于货币政策利率的周期,取决于整体创新改革等等。而债券周期最主要是考虑到利率的波动性因素。专业机构择时考虑的是在大周期里做大方向、大颗粒度的择时。
同时基金投顾是以客户的需求为核心,在客户的风险偏好下量身定制投顾策略,比如我是一个稳健型投资者,我需要这笔钱跑赢通胀,潜在台词就是我们追求5-8%的收益,言下之意我能容忍的回撤是3%以内。在这种需求之下,即便牛市行情再好,股票资产也不会加得特别高。
最近市场波动比较大,能否在实操层面给大家支支招?
投资首先要拿得住,坚持长期投资。长期投资里还有一些自己的策略,比如1/5法则,把资金分成5份,当前市场买一份,如果后面市场累计下跌超过5个点再买一份。在这个过程中买入成本是比较低,当市场迎来长期上涨时就可能迎来不错得收益。第二是卖,我们也有1/3法则,在牛市里的人声鼎沸时离场,可以先赎回1/3,这1/3里可能是牛市里你的收益,接下来市场如果进一步上涨或波动,再赎回1/3,会发现收益波动更加平滑。
不过这些问题基金投顾中都不用考虑,都可以由专业投顾团队进行科学判断和专业操作。
市场里大部分人都追求赚快钱,但实际上好的投资基金应该把节奏拉下来,我们慢慢一起变富,才能越过越好!
了解更多
投资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
在投资前请投资者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净值可能低于初始面值,有可能出现亏损。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