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热门资讯>富资讯>正文

富资讯

直面“被清零” 走出“舒适区”!——一个A股策略分析师的心路历程

2016-08-23


是日,富二翻看到广发证券策略分析师陈杰的最新微信推送,回顾了其作为策略分析师七年的得与失、成与败。文章让我们看到一个优秀分析师强大的心理素质,内容也不乏投资智慧和人生哲学,特别是“唯有变换才是永恒”的真理,引人共鸣。富二在此特邀客官品鉴。


原文发表于微信公众号“广发策略研究


一、要问这七年里我个人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那就是:每当你觉得做起来很舒服的时候,往往接下来就该倒霉了!

1、2009-2012年我们做得『舒服』是在于用周期理论和『投资时钟』能够很好的解释市场。2012年转战广发之后,当时我们基于『量价齐跌』的周期环境而看空市场,并且推荐了白电、电力这样一些成本敏感型的行业,最终都得到市场验证。

2、但从2013年到2014年上半年,却过得很『倒霉』——基于盈利趋势判断市场的方法屡屡失效。我们在2012年底就判断A股2013年盈利改善、2014年盈利恶化。在这个重要假设下,我们在2013年5月发布报告《全面反击》而看多,又在2014年5月发布报告《财报敲响警钟》转向看空——结果市场最终走势和我们的预判完全相反。

3、2014年四季度到2015年上半年我们做得『舒服』是在于用流动性理论和『泡沫』特征能够很好地解释市场。踏空2014年三季度行情之后,我们在2014年9月发布报告《确实是很高明的一步棋》转向乐观,又在2014年10月26日发布报告《谁能接棒军工》,在底部独家推荐了券商股,到2015年上半年还连续发布了多篇讲『泡沫』的报告,都大受欢迎。

4、但2015年下半年我们就又开始『倒霉』了——面对连续两次『股灾』我们都是那么的麻木、没有一丝抵抗。在2015年上半年有这么一句话很流行:『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而我们就把当时股市的泡沫化上涨看成是『大势』,并相信任何和『大势』作对的因素最终都会被历史的车轮碾压得粉碎。因此,当6月监管层开始查股票配资的时候,我们是麻木的;当『811』汇改带来人民币贬值的时候,我们还是麻木的,最终被两次『股灾』打得面目全非。

5、2016年上半年我们做得『舒服』是在于用风险偏好理论和存量资金博弈能够很好的解释市场。在2015年下半年坚持看多而饱受打击之后,我们终于体会到了『大势已去』就是新的『大势』,在『泡沫』破灭之后风险偏好很难修复,不可能马上再吹一个新的『泡沫』。因此在2015年底大家都对来年的『春季躁动』充满期待的时候,我们反而于12月发布报告《不破不立,向死而生》对市场转向谨慎。2016年1月的第三次『股灾』确实应验了我们的观点,而接下来我们又按照『存量资金博弈』的思路,先在2、3月份看『熊市反弹』,又从4月中旬以后再次转向谨慎,基本上把上半年唯一的一次小波段也抓住了,所以今年上半年应该是我从事策略研究以来最『舒服』的半年。

6、但到了2016年下半年我们已经又开始感觉到『不舒服』了——和『资产荒』的逻辑作对变得非常痛苦,且快速的热点轮动也难以把握。从今年6月以后,上证综指从2800点反弹到了3100点,这时候『资产荒』的逻辑再次流行起来,大家都认为是因为『钱多』所以股市会涨。而我们此前更多是从风险偏好和资金存量博弈的角度来分析市场,面对『钱多任性』就毫无还手之力了;另一方面,最近两个月市场上几乎所有板块都轮涨了一遍,但板块轮动的内在逻辑却很难去把握,所以近期我们又开始有点『不舒服』了。

二、为什么就不能一直『舒服』下去呢?也许这并不是命运的捉弄,而是股市自身最本质的运行机理——当我们在『舒服』和『倒霉』之间不断轮回的时候,其实也是市场核心驱动因素在不断切换的过程。

1、『舒服』和『倒霉』之间,总在不断的轮回——这是命运的捉弄吗?每一次『倒霉』的时候,我们都会认真去总结经验教训、并根据市场新的变化慢慢地搭建起一个新的框架,这会让我们再次变得『舒服』。但过不了多久,一定会出现新的变化又破坏这个框架,使我们再次『倒霉』——每一次从『舒服』到『倒霉』,都会使我们怀疑自己的信仰,并充满无助感,甚至觉得是命运在有意捉弄自己。

2、完善的体系和严密的逻辑,有时候是盔甲,有时候又是桎梏。很多客户比较喜欢阅读我们的报告,因为觉得体系完善、逻辑严密。这么多年来我们也确实一直追求把逻辑的连贯性和严密性做到最好,觉得当观点有了逻辑,就像穿上了一身『盔甲』,让我们不惧挑战。但每次当我们从『舒服』到『倒霉』的时候,经常会认为坚持之前的逻辑才是有理念、有节操,而这时候『盔甲』就会变成『桎梏』——继续盲目坚持不再适用的逻辑会束缚我们的手脚,输得就会特别惨。

3、起起落落之后逐渐明白,是股市最本质的运行机理在影响我们的命运。这七年做下来,我自己逐渐开始明白,只要我还在这个市场上干,就永远逃不过从『舒服』到『倒霉』之间的轮回,因为是股市最本质的运行机理在影响我们命运的沉浮——我们平时辛辛苦苦地构建体系、完善框架,数据库是越做越大,巴不得把所有影响市场波动的因素都全部找出来并且紧密跟踪。但是股市最本质的运行机理在于——我们所跟踪的这些因素确实会影响市场,但在不同的时候,每一个因素对市场的影响权重是不一样的,且那个权重最大、最核心的驱动因素是在不断切换的。其实从2012年到现在,市场的核心驱动因素就经历了从基本面驱动到流动性驱动、又到风险偏好驱动的切换,当我们的分析体系恰好契合了当时的核心驱动要素时,就会很『舒服』,但是当核心驱动因素开始发生变化,而我们还在沿用旧分析体系时,就会很『倒霉』。

三、如果你在认清市场残酷的本质之后,依然还热爱市场,那就要习惯与痛苦和孤独为伴,随时准备『被清零』,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区』!

1、市场残酷的本质会让人觉得没有积累,最终让很多人变得随波逐流。股市最本质的运行机理是核心驱动因素的不断切换,而这经常会让人觉得没有积累——有时候好不容易从一个坑里爬出来,并且用血和泪换来了一套完善的经验,结果这套经验反而会成为你掉进下一个坑的绊脚石。长此以往,很多人不再相信所谓的前瞻性分析框架和理论,而只是一味地去『做右侧』、去跟随市场的趋势。其实最近感觉很多投资者就有点『放弃抵抗』了——大家几乎都是保持中性仓位,也没有明确市场观点,变得随波逐流起来。

 2、如果认清了市场本质你还继续热爱这个市场,那就要做好与痛苦和孤独作伴的准备——每一次踏上寻找市场新核心驱动因素的征程,都意味着你要接受『被清零』的痛苦,并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区』。当市场出现了新的核心驱动因素,之前辛苦建立的逻辑框架很可能会变得一无是处,甚至会成为犯错的根源。这时候我们就只能接受被『清零』,并从头再去梳理新的市场线索、搭建新的框架,这一定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因为这是在否定自己,并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区』,是一个『反人性』的过程;另一方面,如果是你先决定从『舒适区』走出来,那么之前和你理念相仿的『战友们』很可能就会怀疑你和抛弃你,这时候你还会很孤独。

 3、在当前的时点,似乎又快到了要再次勇敢走出『舒适区』的时候了!回顾过去三年,A股经历了『大泡沫』,又经历了『大股灾』,而接下来马上再吹一轮泡沫或者再来一轮股灾的概率都已经不大,市场可能会进入一种全新的波动特征;而前几年市场波动的主导因素是『改革转型』预期和『流动性宽松』预期,且在结构上投资者喜欢新兴行业、小市值股票、外延收购和跨界整合。但随着市场对改革转型的『审美疲劳』以及货币政策边际再宽松的空间越来越小,原先市场的驱动逻辑、投资主线可能也会生变。站在当前的时点,大家已发现如果还按照过去的旧模式来投资已经有点不太顺手了,但是又确实看不清未来的方向在什么哪里——这说明我们很可能处在一个新时代即将开启、而变化信号还不充分的阶段。我们在当前阶段暂时维持『慢熊』的市场观点,但我又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就这样被『慢熊』真正给慢慢麻痹了,而是要逼迫自己走出『舒适区』,去敏感地捕捉和搜集新的变化,然后再逐渐搭建一个全新的分析框架,而这必然又会是一个痛苦和孤独的征程,与各位共勉!


   热门推荐   


1

FOF组合

2

一键购买

3

场内货币

4

基金定投

Pageview 3663
10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