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综指今天过28岁的生日,但惨遭砸盘。
级掌柜周一就说了,现阶段对A股有点悲观,悲观的时候该怎么办?参考这些熊市必备“防御术”(联接本周一的文章)。
上回级掌柜说,
去年底的时候市场给出十大猜想,
其中前三条,基本全被啪啪打脸了。
今天继续看后面几条,顺便回顾今年市场。
啪啪啪啪啪啪,脸已经肿得亲妈也不认得。今年债涨得(收益率)特别好,无论长债还是短债、企业债还是信用债,都是通红一片,所以今年最好卖的基金,也从往年的权益基金变成了债券基金。
表:股票指数与债券指数今年收益对比
其实客官们看今年债券的走势,是分几个阶段的:
今年初,外资在全球寻找高息资产,这带来了一波利率的下行,而这一波债市上涨,很多国内机构并没有参与;
图:境外机构抄底国债的路径
图:一季度各类型机构对国债的增减持情况
今年2季度、3季度,美国这期间一直在加息,利率上行,而中国利率下行使得利差成为约束,这段时间其实债券很纠结;
今年4季度,四个因素带来利率急跌:
美国加息提前结束的预期;
我国政策底的形成、政策的转向;
经济下行确认;
原油价格下跌、通胀预期下行,带来利率下跌。
股市也在经济一次次下行、
“贸易战”一次次打响之后层层下跌。
我们现在回看,去年底的预期和今年的市场表现中间到底差了哪些考虑因素?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偏好的下行和经济随时存在的下行风险。而这种突发黑天鹅,往往是引导市场走势的重要因素。
Bingo,这个猜想基本正确。今年从CPI来看,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中枢都高于去年。
图:美国核心CPI和中国CPI同比走势
其实今年对CPI的预期也是反反复复的。年初市场对通胀预期确实偏高,“滞胀”、“类滞胀”之类的观点很多,但是猪肉价格总是低于预期、服务价格和去年同期比也有所回落,CPI增速低于预期。
最近猪肉、原油、蔬菜价格都回落,市场对通胀预期也下降,甚至有观点认为,当前宏观环境已经从“滞胀”走到了“衰退”。
前面两句话都是事实,后面一句话不太准确。今年美国虽然进入加息周期,但是全球流动性并没有出现明显收缩。欧洲、日本央行没有加息、缩表,主要受制于经济形式的不确定性。全球流动性还是在扩张,但是扩张速度已经下降了。
虽然今年股指波动率比去年显著提高了,但仍然难说告别低波时代。
对比了这些被打脸的猜想之后,级掌柜总结了两个观点:
●1. 猜想只基于当下的市场和预期,而真正左右市场走势的,很可能是重大突发事件,比如今年的“贸易战”;
●2. 回顾2018的意义,在于更深刻的理解当下市场的运行逻辑,这会对判断未来提供更清晰的思路。
级掌柜有话说:只谈干货,不谈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