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以来的新冠疫情牵动人心,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感人牵挂,亦有“7连降”疫情拐点初现的振奋人心,还有“云办公、云课堂”最真实的复工学习新体验。在共同守望春暖花开的日子里,A股投资主线也围绕疫情带来的“变与不变”徐徐展开,从简单的疫情相关概念炒作,到近日新业态新赛道的转换。而随着疫情防控的不断细致,医药板块市场逻辑也将从关注短线行情,过渡到更多医疗资源中长期发展的视角。那么当前我国的医疗发展处于世界什么水平,未来提升医疗物资保障系统下,医药机会怎么看?
医疗质量持续提高,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任重道远
根据医学期刊《柳叶刀》在2018年年中发布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榜单来看,全球195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处于第48位列前四分之一,是25年以来全球进步最大的五个国家之一,在医疗支出相对有限下,全体医务人员做出了巨大牺牲和奉献。同时相较亚洲最好的日本来看,2018年底我国的万人医院数仅为0.24所,万人医院病床数仅为46.8张,而日本分别为0.66所和122.23张,是我国的2.8和2.6倍,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投资仍有待提高。且我国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结构失衡较为突出,其中北京每万人医师数为46人居全国首位,可比肩西欧发达国家,而云南、安徽和江西则位列全国后三位,每万人拥有医师数仅为21人、20人和19人。
数据来源:医学期刊《柳叶刀》、wind,截至2018-12
完善医疗储备系统,促进行业升级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医疗物资短缺的情况始终严峻,我国医药储体系经受考验,后续提升储备效能,优化物资生产能力行业布局势在必行。借鉴海外经验,美国自1999年建立国家药品储物资实物储备NPS以来,在恐怖袭击、流感爆发、飓风、工业事故等公共突发事件经验下,又在2003年建立了“国家战略储备”SNS计划,其后由美国卫生与社会福利部和下属的疾病预防中心CDC不断拓充“生物盾牌计划”、化学包计划、城市准备倡议计划CRI等补充计划,以满足各种诊疗药材到大型设备仪器的广谱储备。长远规划和专项资金的持续投入下,国家防御体系不断提高同时,特殊的审批程序和国家储备的采购体系下也充分调动企业研发积极性。
数据来源:万方数据《美国的灾害救援应急医疗物资国家战略储备》,富国基金整理
医药:理性看待短期影响,把握长线高景气
疫情爆发以来,医药板块中口罩等疫情相关链条估值水平均大幅提升,但回归理性,口罩等防护产品对上市公司收入贡献占比不高,短期主要由情绪所主导。面对疫情和庞大的复工需求,国家部委已发文鼓励企业增加医疗物资生产,并提出收储兜底政策;同时一批有责任感,有能力的企业已开始新建产能,预计到2月底口罩每天供应量预计接近2亿只。我们追寻的口罩自由,说到底不过是期待它的社会价值远超过经济价值,是灾难后国家医疗战略储备体系“思辨”与“发展”,更是与之带来的医药投资的高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