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标志着“科创板”正式落地,预计春节后相关细则出台,二季度首家企业有望冲击上市。
深改委会议指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
40年前,改革开放大幕拉开,深圳等经济特区为改革探路;40年后,“科创板”与注册制在上交所设立并试点,为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探路。反观国内资本市场建设,2004年5月证监会同意深交所设中小板,2009年3月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标志创业板正式落地。相比过去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推出,本次“科创板”则被拔高到中央深改委为其“接生”,足见其所承担的改革使命。
或许很多投资人担忧:注册制的推出会在很大层面带来供给压力,会造成主板和创业板资金的流失,会一定程度上拉低中小创的估值……
注册制和“科创板”的结合,是注册制在“科创板”这个“特区”中的率先试验;并不意味着A股市场就此全面进入注册制时代。当然,未来一旦条件成熟,注册制在“科创板”的成功经验一定会被推广至整个A股市场。A股市场走向国际化,不仅要迎接全球成熟的投资者,同样要在上市、交易层面实现国际化,注册制是绕不开的一步。本次在“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足见国家对于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视和谨慎程度。
A股市场的三大引擎目前已经具备两个。第一,资金方面,在稳经济的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边际逐渐宽松,从定向降准转向全面降准,货币市场资金利率不断下行,未来降息的空间也已被逐渐打开,支撑股市估值的修复与扩张;第二风险偏好层面,自去年10月以来政策不断积极,风险偏好逐渐修复,而本次科创板的落地、未来细则的出台与相关公司的挂牌,则有利于进一步激活市场热点,吸引增量资金的介入;第三,从盈利预期来看,下行的压力依然存在;而且对于盈利下行正是当前A股悲观之源,短期来看,盈利的悲观将依然是A股挥之不去的阴影。
然而,从一个较长的周期来看,盈利具有周期性,见底之后则自然向上修复。目前更值得珍视的是,A股市场“被需要”,“被诉求”,而且估值还处于历史第六轮低位。从过去五轮牛市经验来看,1999年的“5.19”行情出现在经济增速下滑,但政策层面对于资本市场寄予厚望,并且对高科技公司发展支持的背景下。
“科创板”+注册制,既包括了凭借资本市场实现经济新旧动能切换,孵化高科技公司的期待,同时也饱含国家对于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期待。在此背景下,或许春季躁动之后,年内A股市场依然有回调压力,但越来越多的迹象反应,我们正处于新一轮牛市周期的起点。
图1:历史上的五轮牛市、1999年的“5.19”行情与当前市场的“被需要”
数据来自:wind,截至2019-01-24
级掌柜有话说:只谈干货,不谈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