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资讯中心>热门资讯>量化级掌柜>正文

量化级掌柜

牛熊转换时,市场有哪些特点

2019-01-25

这个月大A股“咸鱼翻身”,到现在,万得全A已经涨了4.89%,当前还呈现板块普涨、行业轮动、量能还都配合的特征,A股短期内可能不会突然翻弱。

第一:“春季躁动”之板块普涨


今年开年,金融、消费、周期风格交替表现,自贸区、次新股、燃料电池、创投、国企改革等主题炒作“多点开花”,春季躁动扣响普涨扳机。从归因上来看,与17-18年各类型投资者在顺周期与严监管背景由分子端驱动的行情呈现“高度抱团”不同,此次A股各类型投资者“轮流登台”,分母端风险偏好修复与社融预期改善驱动下配置偏好存在分歧,因此行情表现为快速轮动与普涨格局。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9-1-25


第二:市场总是在绝望中止跌,在质疑中回升


如果我们对比每一轮牛熊转换,其中都存在这三大共性,一是估值历史低点但信心低、换手率低+股市政策开始积极+短期经济风险仍在;二是当年行情仍有困难和反复,N型波动、拉锯筑底;三是结构性机会增多,包括可转债市场、安全边际高的优质公司、政策红利驱动型主题。行情在演变的过程中会经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绝望中止跌;第二个阶段则是在质疑中不断回升,类似与2005年和2012、2013年的转折行情。


2005年一季度A股出现了 “深跌反弹”的春季躁动,2004年9月后A股市场连续下跌,投资者信心低迷,央行于2005年年初货币政策边际调整,随后市场表现强势;2005年二季度上市公司利润大幅下降,推动A股进一步“探底”,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积极的变化在于2005年下半年股权分置改革等积极股市政策开始激发市场活力,当库存见底后经济确认新一轮周期,股市进入牛熊切换点,国防军工,银行、食品饮料是当年的“赢家”。


2012年的故事则不一样,A股在流动性边际改善和基本面下行中反复博弈、消耗,成交缩量,只能支撑结构性行情,以及年初和年末的两次像样的反弹。货币政策也在年初改善,去库存周期走向下半场,缺乏实质性的改革政策。


数据来源:wind,分别截至2005、2012当年年底


A股市场的三要素分别为盈利、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在2018年制约A股市场的主要因素是金融“去杠杆”、海外风险以及内部宏观经济向下的压力。时间来到2019年制约A股市场向上的因素为盈利向下的趋势,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在政策推动下逐渐变的积极。1.“去杠杆”不再“一刀切”;2.股市政策开始积极;3.主题炒作“多点开花”;4.改革的变化也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深改组会议不断拓宽、加深社会、经济、资本市场的改革。未来或许可以更积极一点。


市场的春季躁动并不表示A股就此大幅上涨,但可以理解为市场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上涨的概率大于下跌,市场的中期拐点可能已经正在出现。当然,在上涨过程中,质疑声仍然不断,主要是由基本面和事件冲击面产生,但每一次短期的超跌都是长期优异的买点。



级掌柜有话说:只谈干货,不谈风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