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上证指数近几年的类似情形,有三个案例的对应情景与当下有些类似,分别是2015.7.27日、2016.02.25日和2018.2.23日。这三个案例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在对应的放量大跌日之前都曾出现了一轮非常明显的超过10%以上幅度的大跌,放量大跌日则发生在大跌之后的B浪反弹运行中。随着B浪反弹的运行,市场本身就有不少分歧,一旦遇到恐慌时间或风吹草动,就容易出现恐慌式的放量下跌。
◆ 对于成交量与见底标志的逻辑关系,八哥始终认为,正常情况下缩量才是见底标志(下跌缩量达标空头力量的逐步衰竭),但在极端恐慌事件下也有可能在放量大跌之后(这时有可能对应着最后一波空头力量的宣泄)完成见底动作。只是在放量大跌完成见底的事件中,往往需要放量大跌而不破位,因为这时往往不存在前期的多头因为被套牢而转换成潜在的空头,同时需要引发恐慌的事件不会继续明显恶化下去。目前来看这两个条件都基本具备,从而有望形成至少是阶段性的底部。哪怕是中期对A股不那么乐观的投资者,对随后走势格局的推演,也可参考2015.7.27、2016.2.25机票2-18.2.23日之后的走势格局。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常言道,技术分析犹如盲人摸象,以上看法不能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大家参考交流啊。
风险提示:根据历史信息及数据构建的模型在市场急剧变化时可能失效。
关注八哥观点的客官,可以通过上证指数ETF(510210)实现八哥对市场的观点。
级掌柜有话说:只谈干货,不谈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