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A股扬眉吐气的日子,也是级掌柜部门内部开例会的日子。现在虽然都居家办公了,但是部门每周一次的例会还是会准时召开(线上)。
级掌柜部门的例会,一直有一个重点讨论话题是:每个人谈一谈对股市的最新观点,包括复盘原因、未来走势、市场风格(成长VS价值、大盘VS小盘)等等。
最终,部门内部并不会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但在观点碰撞之后,大家看市场的角度会更丰富、也会更深入。
而最近几次例会,级掌柜的最大感受是:乱。
无论最近是大涨还是大跌,关于未来行情的判断,每个人的观点几乎都不相同
主导市场走势的核心因素,每个人的角度也迥然不同
市场风格和行业的判断,也逐渐从统一走向分化
观点变的很快,上周看空、这周就改变信仰,而且常被市场啪啪打脸。
这在以前其实是很少出现的。
级掌柜记得,前两年,会上的高频词汇是“认同”和“一致预期”。每个人的角度拼在一起,几乎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分析市场的框架,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框架都有效。每周例会上,大家只需要把自己逻辑链上的变量更新一下,就能得到大家普遍认同的最新观点。
所以今年,是和前两年非常不同的一年,即便市场已经跌到当前这个水平,短期“不确定”的权重,仍旧大于所谓的“估值便宜”的确定性(当然,长期来看,所有短期的不确定性,都敌不上“估值便宜”这一确定性)。
举个例子来说,前两年美联储召开议息会议,表态比市场预期的偏“鸽”(也就是加息迅猛程度低于预期),所以当天美股大涨、A股也大涨。
但是第二天,大家又觉得“涨错了”,美股索性一口气跌了回去,A股也未能幸免。
“涨错了”?!市场一片“黑人问号脸”。
再举个例子来说:今天A股虽然扬眉吐气,但在例会上,仍旧保守派更多。
级掌柜认为,这些“反常”的背后,一定是:“不确定”带来的“不相信”、或者“不敢相信”。
美国通胀的不确定性,带来市场不相信“美联储偏鸽派的表态”(美联储之所以加息缩表,是为了下压美国通胀);
疫情影响下国内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带来市场不信任“政策刺激下,经济短期一定会回升”,或者说目前“稳增长”的政策刺激,仍旧低于市场预期。
所以在这些不确定尘埃落地之前,市场大概率大幅波动、左右摇摆,投资也会变得很磨人。
以上是不是说的偏悲观了,最后就来几个相对不那么悲观的建议:
➤ 短期不确定性高,那不如不做短期,估值这么低的情况下,现在去做长期投资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如果你现在持仓不多,那么现在可能是个很好的上车时点;
➤ 做长期不代表闭眼不看账户、而是有规划的做定投和网格交易,不然现在的亏损可能很长时间也弥补不回来(现在亏损50%,未来基金只有上涨100%才能扭亏为盈);
➤ 短期有一个不确定性可能会落地:5月11日美国公布4月通胀数据,如果4月CPI低于8%,美国“鹰派”大概率已经见顶,市场可能会有一波反弹。但是如果CPI高于8%甚至高于8.5%,美国“鹰派”大概率继续,市场可能还会“关灯吃面”。
短期降低预期、耐心等待,但长期投资,说不定能打败短期所有的纠结。
级掌柜有话说:只谈干货,不谈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