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乐颂》完结了,剧迷们前仆后继追完一整季,意犹未尽地等待第二季。
这部剧之所以吸引人,不止是因为剧情真实,还因为剧组道具颇为考究,很多场景和物品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
富二就在想了,剧中的晟煊集团、小包总的家族企业,还有安迪从头到尾计划收购的红星集团,是不是都有原型?

原型没想出来是谁,反而是同名“红星”的红星发展公司,光荣地成为了“《欢乐颂》电视剧概念股”——
5月13、16、17日这3天,它连拉三个涨停,市值从26.95亿元飙升至35.88亿元,短短三天就为股东们创造出了8.93亿元的市值财富,而现在,因股价连续三日异动而停牌……

数据来源:Wind 起始日期:2016-03-25 截止日期:2016-05-23
但是呢……
这3天,红星发展没有任何利好消息发布,公司也发布澄清公告:

人家在公告中坦率地承认了自己去年业绩不好,市盈率还高,也没有傍上土豪万达商业。言外之意是:“不知你们看上我哪点了,可我真没啥好炒的!”
这现象,让技术派的人整个都方了。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这仅是《欢乐颂》大热引发的趋势,高智商女神安迪的魔力,从剧中洋溢到了剧外。
大概在极具特色的A股里,不乏有这样的奇葩:看了欢乐颂以后,兴致勃勃买入红星发展的股份,满意地看股价上涨,过了良久,才突然发现不是安迪收购的那个红星;或者更多的,就是安迪脑残粉,为力挺安迪,大举买入红星发展,没有理由,任性……However,这可能是传说中的躺着赚钱吧。不管客官信不信,A股里这种“神一般的逻辑”和“躺着中枪”的现象一直存在。富二搜集了些A股炒作奇葩概念的往事,供客官一乐。
2013年李天一事件发生后,ST天一股份被打至跌停,被称为“坑爹股”……2014年文章出轨一事被曝光后,股民为马伊琍的遭遇感到愤慨,于是用真金白银爆炒与马伊琍名字近似的伊利股份,股价暴涨,估计连马伊琍本人都看傻了……2015年大众汽车排放门事件被曝光,和大众汽车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大众交通当天大跌,比窦娥还冤……不过,诺亚香港首席研究官夏春视这类“奇葩”为正常现象,称这样的投资者为“眼球型投资者”,并且是广泛存在的。而且,他的文章也能告诉客官,别看国内A股奇葩多,国外其实也不少,世界人民同手同心……虽然很难相信红星发展股价真的和《欢乐颂》有关,但我们必须承认 “眼球型”投资者广泛存在。
他们并不遵从标准投资学教科书倡导的基本面、技术面和估值分析,而是根据新闻热点,朋友圈茶余饭后的闲谈,某些股票价格和交易量的异常变动来进行短期和冲动性的投资。金融学的主流理论“市场有效说”认为,公开的新闻和历史数据会在瞬间被市场价格所吸收,比如公司盈利增加会使得股价在理论上增加10%,那么股价就真的会在极短的时间上涨10%,而接下来的价格变动则是由其他因素造成。不管大家相不相信,支持性的证据说不完数不尽。
另外一个分支理论“行为金融学”则认为,市场并没有那么理性,价格可能偏离理论值很长一段时间,原因是大部分投资者都不理性,受到各种各样的行为偏差干扰,其中就包括“注意力偏差”(大多数人有时候注意力过度,有时候注意力则不足),眼球型投资者恰恰是注意力偏差的受害者。“市场有效说”并不否认许多投资者不理性,经常高买低卖,但只要存在一定数量的理性投资者,那么后者低买高卖的套利行为就会把前者因为亏损累计而挤出市场。不过行为金融学家也找到了不少证据说明,非理性的投资者也能主导市场价格(其中最广为人所知的就是各种资产的价格泡沫),同时还发展各种理论讲清楚了为什么理性投资者也做不到完全套利。客官可能会觉得,哎呀,在股价面前,任何基本面or技术面分析都是苍白的,混迹A股的有太多野路子了,是不是要多辅修一门心理学呢?也许,大家愿意承认对一些不需关注的事情注意力过度,对一些该注意的事情关注不足,但作为投资者,未必愿意相信这种行为会造成长期的亏损(短期可能获利)。实际上这方面的研究证据非常多,但其实只要想想“私募一哥”徐翔的“涨停板敢死队”策略应该就够了。早就洞悉了中国“眼球型”散户投资者的特点,他借助媒体新闻,把一些基本面表现糟糕的股票连续拉到涨停板,吸引散户接盘。现在,徐翔赚到的钱都要被罚没了,大家还会愿意继续为注意力偏差而亏钱吗?以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