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A股有几个显著的矛盾点:
1.外资不断涌入,国内资金却逃之妖妖;
2.经济数据都很漂亮,市场偏偏不买单。
券商分析师们对这些矛盾点的解释在于:
1.外资在全球中做着“选择题”,发现A股的估值和业绩匹配度不错,从而增配A股;而国内资金在做“是非题”,用放大镜检视A股,短期事件影响市场,故而减持。选择的余地不同带来不同的结论;
2.5月高频经济数据与制造业PMI显示经济增长和企业盈利保持韧性,但仍打不破“预期经济下行”的魔咒,不是幡动风动而是“心动”。
这些矛盾后续会否一直笼罩在A股之上?这需要看导致本轮调整的两大阴霾走向:
1.“贸易战”磋商。上周特朗普突然变脸,推翻了之前的沟通结论,上周末美商务部长来华磋商,3日我国发表声明称“进行了良好沟通,取得了积极、具体的进展”,这意味着中美贸易摩擦再次阶段性缓和。
但是,客官们也需要意识到的是,2018 年新版《国防战略报告》将中国首次定位为“战略性竞争对手”(上一份报告是 2008 年,对中国态度仍友好),到特朗普内阁成员整体对华偏鹰,美国对中国定位的转变,乃至中美两国关系格局的转变,可能都是中长期的。因此,本轮中美贸易问题可能只是个缩影,需要重视双发摩擦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莫尼塔策略认为,这对于国内经济及政策而言,中美贸易问题不确定性长期处于高位,虽影响“防风险”政策的节奏,但并不影响整体趋势。
级掌柜私以为,此风险在长期存在,但是后续市场对此的敏感性大概率将逐步走低。
2.国内信用风险发酵。显然央妈已经注意到了信用风险的传染性,上周五央妈通过扩大麻(M)辣(L)粉(F)担保,为评级AA和AA+的信用债做了倍数,力图缓解市场金融主题发债不足的压力。
但更全面的看,6月市场仍然面临流动性收紧的压力,既包括了外部美国通胀预期较强带来的联储加息压力,也有季度MPA考核以及金融监管“类杠杆”资金清理带来的影响。所以客官们仍需谨慎。
也就是说,眼前的风险因素都有缓解,但6月份仍不算乐观。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取得超额收益?
海通证券荀玉根认为:用市场的低估值对抗短期不确定性。
从PE/PB角度看,目前市场整体PE/PB均低于2638点。
从破净数来看,今年4月以来A股破净数达到141家,创下2014年4季度以来的新高,历史上在市场底部A股破净股数量往往剧增。
就此而言,中期来看A股仍有想象空间。
华创证券王君认为,在市场调整过程中获得超额收益,一靠仓位,二靠结构。结构方面考虑不分行业龙头盈利能力较强,估值回撤较大,因此大金融板块或存在超跌修复空间。另一种方法是寻找负相关性强的行业,国防军工等行业基本面良好的板块可以关注。
级掌柜有话说:只谈干货,不谈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