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来凑个热闹,谈谈“被需要”。
这是一个听起来就让人心头一暖的词,你褪下无坚不摧的铠甲,坦诚地说,“我有一些麻烦了,请你……”而我就在这最重要的时刻挺身而出,为你解决了心头烦恼。
你对我有需求,当我满足了你的时候,我感到有用,我感到有意义,我感到自己有存在的价值。
不管我们怎样平凡,在“被需要”的这一刻,就是别人的superhero.
被需要是一种很棒的状态,但如果把“被需要”当做目标去刻意追求,一切就都变味了。
当人开始担心自己不被需要的时候,会恐惧,会害怕自己从此被集体孤立,被社会淘汰,于是努力去“扮演”一个“被需要”的角色,会“处处为他人着想”。
当这种美德被执行过度时,人就会在盲目地回应他人的诉求中获得空洞的自我实现。
同样的,当一只基金开始担心自己不被市场需要,也会感受到被清盘支配的恐惧,会努力的迎合大众的需求,跟踪市场上的一切热点,过度择时,大张旗鼓地宣称自己为全能赚钱王,对于宣传材料上一切过度包装过的卖点都毫无底气。
市场上涨时,他们大肆宣传,生怕有人不知道自己的业绩,在市场短暂的中继行为中过度反应,首先跳出来告诉所有人“稳住!”但其实自己是最不淡定的那一个。
当基金开始专注“演员”事业,费尽心思地去“扮演”一个“被需要”的角色,我想不过多久,市场就会代表月亮消灭它。
所以说,不把“被需要”当做刻意追求的目标,才是人间正道。
当人的存在和所做的事情有价值的时候,自然会产生“被需要”的状态。
同理,当基金产品能实实在在为持有人带来长期收益的时候,也会获得相当高的群众呼声,口碑由此产生,一传十十传百,成为实至名归的“牛基”。
对基金来说,是否“被需要”,“被需要”的程度如何,
可以大致通过规模情况简单判断一下: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18年6月6日)
2005年底富国天惠(161005)刚刚诞生的时候,也才5亿左右的规模,被持有的数量并不太多。
在当时,谁也看不到这只基金若干年后的辉煌,可以说当时的天惠不为人所知,也不为太多人需要。
一路走来,这只低调的产品和它的主人朱少醒没有想过迎合任何人的需求,只专心做好自己,做好一件事:精选个股。
而今天惠已经是60多亿的规模了,经历了时间的洗礼,10年10倍的业绩是扮演不出来的,人们发现自己需要这样稳重大气的产品,富国天惠也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被需要”的价值。
所以你看,人也好,基金也好,能处在被需要的状态的确很赞,但不被需要的时候也不用努力去追求去迎合,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做好业绩,才能从“扮演”被需要的角色,变成“真的”被需要”。
长按二维码获取(富国基金)微信号↓↓↓